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新民诉法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司法应对/李世成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05:11:51  浏览:98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民诉法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司法应对

            ◇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世成



新修改的民诉法即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从总体上看,此次修法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民事审判方式和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成果,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新民诉法的实施迫在眉睫,作为司法机关,我们应该尊重立法的选择,把握立法的精神,预先研判民诉法修改带来的重大影响,充分做好贯彻实施新民诉法的各项准备。

宏观而言,民诉法的修改主要带来如下几方面重大影响:

一是新制度的增加带来新问题的增加。此次民诉法的修改新设了公益诉讼、小额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行为保全、担保物权的实现、执行检察监督等多项重大诉讼制度。在这些新制度中,有一些是此前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制度,如小额诉讼、执行监督等;有一些是人民法院没有实践经验积累、理论支撑也比较薄弱的制度,如第三人撤销之诉、行为保全等。这些制度的增设无疑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某个或某类问题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正如我国学者苏力所言,即使一个总体上说来是有用、有益的制度也不是万能的,不存在只有好处没有缺点的制度。因此,无论这些制度是好是坏,与这些新制度相伴随的,都将是新问题的逐步显现。如何转化试点工作经验,将试点工作与民诉法修改的贯彻实施相结合?如何把握新制度的适用条件?新制度的实施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新制度与既有制度间的交叉重合?如何既尊重司法实际又实现新制度的立法意图?这些都是新制度带来的新问题。

二是程序权利的保障带来实体权利的实现难度增加。程序正义总是与通过程序而达到的实体正义联系在一起考虑的,程序权利的保障正是为了实体权利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实体权利,新民诉法明显加强了对程序权利的保障,如第三人撤销之诉、申请举证期限延长、执行法律监督等等。然而,“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我们也要认识到程序权利的保障对实现实体权利的消极影响。例如,第三人撤销之诉虽然增加了第三人的救济程序,但撤销权的行使客观上会使已经生效裁判及调解书固定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第三人滥用撤销权或者诉讼当事人串通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以拖延执行或者逃避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还可能会导致很多法律关系长期无法固定,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即便人民法院能以恶意诉讼驳回其请求,也要延缓实体权利的实现时间。又如,申请举证期限延长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审查,限于是否存在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情形,只要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人民法院就必须适当延长举证期限,是否导致诉讼迟延、妨碍诉讼效率,不再是或者不由得人民法院将其作为决定延长举证期限时的考量因素。

三是对民事司法的更高要求带来保障条件的更高需求。完备的司法保障是法院有效履行职责的前提,是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新民诉法对民事司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大大增加人民法院的工作量,需要更好的保障条件做基础。大量新制度的贯彻实施、裁判文书说理的强化等修改,需要民事法官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公众可以查阅生效裁判文书,特定情形下证人可以通过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等,需要人民法院加大对网络、科技法庭等高新技术设备的投入运用;二审开庭审理为常态,需要增加相应人员编制;特定情形下人民法院先行垫付证人出庭费用及误工损失等,需要相应财力作支撑。

四是立法的弹性规定带来民事司法负荷增加。对于争论较大尚难达成共识但又必须加以规定的问题,立法通常采用较为原则的规定方式,授权司法机关不断探索后,再从立法层面予以明确完善。这是立法技巧的体现,也是谨慎立法态度的体现,但与此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司法负荷的增加。例如,新民诉法从立法上确定了举证时限和证据失权制度,但立法并没有明确举证时限和证据失权的具体法律效果,而是授权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应当提供的证据和期限,根据不同情形确定是否采纳失权证据。又如,新民诉法虽然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但由于公益诉讼的实践不多,目前起草一套完整的公益诉讼制度的条件不成熟,立法只是明确了公益诉讼的起诉条件,对于受理标准、诉讼费用、审查与裁判范围、裁判效力和执行等一系列问题并没作出规定。然而一旦公益诉讼案件起诉到法院,这一系列没有立法规定的问题司法机关必须给一个说法,上述种种,无疑要增加民事法官适用法律的难度和承担的风险。

综合上述,新民诉法在带来积极进步的同时,也给司法机关带来困难和挑战,而民众、社会对其理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有的可能会形成对司法公正新的质疑,若处理不好,涉诉信访增加将成为可能。因此,人民法院应积极应对民诉法修改带来的重大影响。结合现实情况,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理性对待民诉法的新修改。此次民诉法修改是继2007年民诉法部分修改后的第一次全面修改,修改条文多达100多处,修改内容涉及立案、审判、审监、执行等多个部门和数量众多的审判、执行人员,且施行准备时间较短。要正确认识民诉法修改的总体状况及意义,深刻理解、精准把握各项修改内容特别是新设制度及其背后蕴含的法理;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民诉法的修改,对立法规定明确且具备实施条件的修改内容依法贯彻,对立法规定较为原则的修改内容努力探求立法原意并不断总结司法经验,对现阶段适用有困难的修改内容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创造适用条件;要以稳妥慎重的态度推进新民诉法的贯彻实施,绝不能盲目求新,对于修改内容把握不准的,多向上级法院请示,对于新制度及重大修改内容多试点,通过先行先试,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完善,由上而下逐步推开。

二是事先沟通协调完善工作衔接机制。新民诉法中较多内容直接或间接涉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对这部分内容要事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坚持法律底线的基础上,达到完善工作衔接机制的目的,确保新民诉法依法顺利实施。修改后的民诉法将检察监督的范围扩展到执行监督,将检察建议增加为检察监督的方式,将调查收集证据作为检察监督的手段,这些修改是落实中央加强和规范检察监督工作任务的需要。这些制度的落实,需要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树立监督的相互性意识,并建立健全机制;明确各自权限、细化监督程序、界明监督范围。修改后的民诉法增加了人民法院在特定情形下先行垫付证人出庭费用及误工损失的内容,对此,需要与当地财政部门沟通,就垫付金额争取财政支持。修改后的民诉法明确规定了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对此,需要加强与有关统计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适用标准的科学统一,确保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尽早公布,使小额诉讼的适用有据可循。

三是多管齐下营造良好司法环境。司法并非孤立于社会而存在,司法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法律的实施效果。新民诉法修改内容多,牵涉面广,更要将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要将新民诉法的重要内容和对社会治理、对人民司法产生的深远影响如对当事人已向法院申请过的案件,当事人继续申诉或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法院不再受理,二审开庭审理成为常态,特定情形下人民法院先行垫付证人出庭费用及误工损失等内容,报告党委、人大,通报政府、政协,增进共识,争取支持,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加强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律师、调解组织等多种主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扬新民诉法的立法精神、条文宗旨、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特别要做好对直接规范民众诉讼行为的新制度、新规则的普法工作,如大大缩短当事人主张再审的期限,将虚假诉讼和逃避执行纳入民诉法禁止的恶意诉讼范围,并加大处罚力度等,力争民众的理解与认同,奠定新民诉法实施的良好社会基础。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交通厅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应用管理规范(试行)

广东省交通厅


广东省交通厅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应用管理规范(试行)



  (广东省交通厅2008年10月20日以粤交运〔2008〕977号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为促进我省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管理信息化,全面实施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关于启用新版道路运输证件的通知》(交公路发〔2005〕524号)、《关于同意开展IC卡道路运输证及IC卡从业资格证试点工作的函》(交公便字〔2007〕353号)等相关规定和文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指的广东省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包括IC卡道路运输证(样式见附件1)、IC卡从业资格证(样式见附件2)和进出广东外省籍营运班车进站记录卡(简称进站记录卡,样式见附件3)三种。

  一、部门职责

  (一)省交通厅负责全省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厅公路运输管理处具体负责相关软硬件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并设立广东省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洗卡中心(下称洗卡中心),开展空白卡片的入库、初始化和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地市、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省交通厅统一部署,负责本辖区内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的发放、管理和监督检查,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危险物品运输、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及交通安全监管等方面开展多部门的协同应用。

  (三)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应用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加强自身管理,促进行业规范,提高服务水平,自觉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管。

  二、空白卡片及设备管理

  (一)洗卡中心根据省交通厅制定的空白卡片入库计划,对供货商提供的空白卡片进行清点初验后入库,每月通过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下称省运政信息系统)向厅公路运输管理处提交入库清单。

  (二)洗卡中心根据省交通厅制定的洗卡计划组织洗卡工作。按照交通运输部的密钥管理要求在入库的空白卡片中灌装省级应用密钥,完成空白卡片的初始化。

  (三)各地级以上市交通局(委)制定辖区内的空白卡片领用计划,报厅公路运输管理处审核。洗卡中心按照经厅公路运输管理处审核后的发放计划,发放初始化后的空白卡片。

  (四)各地级以上市交通局(委)应当妥善保管在发证过程中产生的废卡,每半年统一造册向厅公路运输管理处申请核销并交回废卡,由洗卡中心按照规定的要求销毁。

  (五)省交通厅统一配置维护各地发卡所需的硬件设备。各地应当妥善保管使用硬件设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省运政信息系统中登记造册,并每半年更新设备使用管理情况一次以备维护检查。

  三、IC卡道路运输证

  (一)发证机关在受理发放IC卡道路运输证的申请时,对申请人提交的数码和纸质照片(格式要求见附件4)、车辆行驶证原件以及加盖车属单位公章并注明“与原件相符”的复印件进行符合性审查。符合要求的,将其资料输入省运政信息系统,打印《广东省运政系统业务申办信息确认表》(详见附件5)交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发证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材料后2个工作日内为申请人发放IC卡道路运输证。发放IC卡道路运输证应当同时发放纸质道路运输证。

  发证机关为变更车属单位的申请人发放新的IC卡道路运输证的同时,应当收回旧的IC卡和纸质道路运输证。

  IC卡或者纸质道路运输证遗失的,经营者均须在地级以上市报刊上登报声明作废,并向原发证机关提交登报声明原件申请补办。

  (二)由于污损、政策变动等原因重新打印IC卡道路运输证的,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回旧证后2个工作日内重新发放与原证号码相同的IC卡道路运输证。

  (三)车辆注销报废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IC卡和纸质道路运输证,并向经营者出具回执。

  (四)现阶段在广东省范围内以使用IC卡道路运输证为主,省内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只需检查IC卡道路运输证。经营者在省外应当同时携带IC卡和纸质道路运输证。

  广东省将逐步取消纸质道路运输证,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IC卡从业资格证

  (一)发证机关在受理IC卡从业资格证申请时,应当审验以下材料:

  1.交通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要求提交的申办材料;

  2.符合要求的数码照片(详见附件6)。

  对审验合格并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申请人发放IC卡从业资格证。

  (二)IC卡从业资格证有效期满或者污损需换发的,由申请人填写《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换发、补发、变更登记表》(详见交通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附件6),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交回旧证。原发证机关需在受理其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发放新证。

  (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在原发证机关所辖行政区域内变更服务单位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IC卡从业资格证信息变更手续。

  新服务单位超出原发证机关所辖行政区域的,原发证机关核准申请后,发放同意转籍通知书并将其申请通过省运政信息系统发往申请人新服务单位所在地的交通主管部门并封存纸质档案交申请人,申请人凭同意转籍通知书和已封存的纸质档案到新服务单位所在地的交通主管部门办理IC卡从业资格证信息变更手续。

  (四)IC卡从业资格证遗失的,持有人须在地级以上市报刊上登报声明作废,填写《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换发、补发、变更登记表》,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原发证机关应当在受理其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予以补发。

  (五)IC卡从业资格证注销的,由原发证机关收回旧证,并向持有人出具回执。

  五、进站记录卡及进站管理系统

  (一)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通过IC卡道路运输证和省运政信息系统进站管理系统(下称进站管理系统)实现班车进站及安全监管,在外省籍车辆未使用IC卡道路运输证前,由广东省临时为其发放进站记录卡记录进站数据,进站数据将作为企业考核和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二)在广东省客运站场经营的外省籍营运班车经营者在首次入站或者入站后变更车辆经营的,应当向广东省的始发站场提交符合要求的以下车辆资料,申领进站记录卡:

  1.符合要求的车辆照片(标准见附件4);

  2.道路运输证复印件;

  3.客运标志牌复印件;

  4.行驶证复印件。

  以上复印件均需注明“与原件相符”,加盖车属单位公章。

  站场收到上述资料后,在省运政信息系统专用客户端中录入数据,并提交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在收到审核通过的提示后,到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取进站记录卡。

  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给辖区内通过审核的外省籍营运班车核发进站记录卡。

  (三)进站记录卡遗失的,经营者应当在地级以上市报刊上登报声明作废,填写进站记录卡遗失补发申请表(见附件7),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原发证机关受理其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予以补发。

  (四)进站记录卡污损需换发的,由经营者向原发证机关交回旧卡,补办新卡。

  (五)经两省同意变更广东始发站的,经营者应当向原发证机关交回原进站记录卡,到新的始发站重新申领进站记录卡。

  (六)站场经营者应当使用进站管理系统,在所有进站经营客运车辆进出站时,将班次号、进站人数、本站上客人数、安检信息等数据写入其IC卡道路运输证或者进站记录卡。

  (七)三级以上客运站和有条件的其他站场应当保持和省运政信息系统的实时连接,自动报送进站数据。其余客运站场应当每天向省运政信息系统上报进站数据。

  (八)客运站场不依时报送班车进站数据超过三次的,省交通厅将定期通报批评。

  注:附件(1.IC卡道路运输证规格样式;2.IC卡从业资格证规格样式;3.进出广东外省籍营运班车进站记录卡样式;4.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车辆数码照片标准;5.广东省运政系统业务申办信息确认表;6.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人员数码照片标准;7.进站记录卡遗失补发申请表)此略。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铁道部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1993年11月25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引导铁路事业单位组织收入活动的健康开展,增强单位资金自给能力,支持铁路事业单位加快改革,促进铁路事业发展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更好地为铁路运输和建设事业服务,根据财政部令第2号发布的《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1989年),财政部、建设部(91)财工字第89号《关于国营勘察设计单位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和财政部(92)财文字第458号《关于加强事业单位收入财务管理的规定》,结合铁路事业单位的特点,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原则
一、在保质保量完成铁路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铁路事业单位应在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资源等条件,积极、合理地组织收入。
二、开展组织收入活动,必须有利于铁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开展经营和服务,积极组织收入。
三、组织收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铁路事业单位收费要按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执行。设立、调整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条 对铁路事业单位组织的收入,应按照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交应缴纳的各种税金、费用、基金、上交款等。对按税法规定减免的税款,要单独计算,全部用于抵补事业支出,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职工奖励。
第四条 铁路事业单位的各项基金的提取标准、比例、开支范围,要执行本实施办法第五、六章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各单位应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控制和监督,做到既能适应改革、搞活的需要,又有利于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监督。
第六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铁道部部属的各类事业单位及其所属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第二章 收 入 管 理
第七条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的范围
一、按收入的性质划分
1.事业性收入。指铁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所取得的收入。
2.生产经营性收入。指铁路事业单位向部未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联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3.上缴收入。指铁路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服务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给主管单位(上级单位)或部门的纯收入。
4.其他收入。指铁路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的不属于上述内容的其他各种收入。
二、按收入的单位划分
1.铁路高等院校对社会提供服务收取的事业收入有:委托培养、教学服务、科技服务、校办产业、其他服务等收入。
委托培养是指铁路高等院校接受委托培养的研究生,本、专科生,自费生,自费来华生;举办干部专修科、函授、夜大学,接受进修教师等。
教学服务是指铁路高等院校在不影响正常办学的情况下举办的非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活动,包括寒暑假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的短训班,各学科非学历的进修班,培训以及对外汉语培训班等。
科技服务是指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让,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医药、艺术等咨询和服务;科研协作、承包科技开发项目,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工程设计,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开放学校实验室,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对外提供科技服务;科学文献资料的翻译,教学录像、录音、幻灯片及电影的制作等。
校办产业是指由学校创办或参加创办且为主管理(含与外单位联营或与外资合资、合作)、持有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
其他服务是指铁路高等院校利用技术、生活后勤等设施及人力条件为社会提供的上述之外的各种服务。
铁道部所属其他各类院校,包括干部培训单位及各铁路局、各总公司的中等专业学校收入的分类,可比照铁路高等院校。
2.铁路文化单位对社会提供服务收取的事业收入有:放映电影收入、场租收入、剧团演出收入、录制音像收入;报刊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印刷收入、招待所收入、其他收入等。
3.铁路科研单位利用单位的技术、仪器、设备等向社会提供服务收取的事业收入有:科研项目收入、试制产品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出口、技术入股联营和科研中间试验等取得的收入;电子计算机的选型、安装、软件开发、设备维修、电算上机服务、咨询服务、电算操作员培训、科技情报资料、仪器设备出租等收入;制作展览模型、图片、摄影(摄像)、科技馆门票、劳务、美术设计、展览会布展、国际交流办班、其他业务服务收入。
4.铁路战备事业单位利用单位的人力、设备向社会提供服务取得的事业收入有:工程施工收入(如水上作业工程、潜水工程、器材租赁等收入),汽车运输、修理、配件加工收入,其他收入等。
5.铁路勘测设计单位利用现有人力、设备和其他条件的潜力,扩大延伸服务所取得的事业收入有:勘测收入、设计收入、科研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技术咨询收入、技术服务收入、上交收入、其他收入等。
勘测收入包括地方铁路及专用线、公路、地下铁道、城市建设规划、立交桥、送变电线路、管路、输油管道、通讯线路、选择厂址、飞机机场等工程的勘测、钻探、物探等收入。
设计收入是指各种工程设计和上述各项勘测项目的设计,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小区规划布置、城市的给水、排水、煤气、热力等市政工程设计、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设计延伸服务项目,包括可行性研究、代编设计任务书、编写标书、参加投标、工程监理、项目评估、对外资论证等收入,以及工程总承包的纯收入。
科研收入是指利用单位的技术、仪器等向社会提供服务及专项科研项目的收入。
技术转让收入是指单位的科技成果转让、推广科研成果、试制生产新产品等收入。
技术咨询收入是指向对方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
技术服务收入包括提供技术、管理、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利用本单位仪器、设备开展分析检验、计算测试,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收入。
上交收入是指所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服务单位上交的纯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上述项目以外的收入。
6.铁路其他事业单位利用单位的技术、设备等向社会提供服务取得的事业收入有:科研项目、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出口、技术入股联营等取得的收入;电子计算机的选型、安装、软件开发、设备维修、电算上机服务、咨询服务,电算操作员培训、科技情报资料、仪器设备出租等收入;附属单位上交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八条 收入管理方式
一、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
铁路事业单位取得的各种收入,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的,不论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都要纳入本单位会计核算,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都要按规定编报财务收支计划和决算报表,逐级汇总上报铁道部。
二、铁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划分
全额预算管理单位,是指没有稳定的经常性业务收入或收入较少,其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预算拨款的铁路事业单位。铁道部对这类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对有一定收入的单位,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或数额,抵顶事业费预算拨款。
差额预算管理单位,是指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的经常性业务收入,但还不足以解决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其支大于收的差额需要财政拨款补助的铁路事业单位。铁道部对这类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对单位的全部收支进行全额管理。
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是指有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可以解决本单位经常性支出,但尚未具备企业管理条件的铁路事业单位。铁道部对这类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对收大于支较多的单位,在核定其收支数额时应规定其收入的一部分上交给部,由部按规定使用。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单位,其事业性质不变,仍属预算内事业单位,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要按规定报送预、决算,接受财政监督。
三、促使各类单位转化
各类铁路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铁道部有关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全额预算管理单位逐步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过渡,差额预算管理单位逐步向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过渡,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向企业管理过渡。铁路事业单位要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为铁路的运输和建设服务,更多地为国家积累资金。
第九条 收入管理制度
一、按收费标准合理收费。铁路事业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和铁道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中如发现偏高或偏低的,应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向原制定收费标准的单位反映,研究修订。在未经正式文件通知修订前,仍应按原标准执行,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铁路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服务和进行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和市场需要,本着等价交换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议定收费标准。需要报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应按程序办理申报,按核定的标准执行。
二、努力挖潜增收。铁路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设备和其他条件的潜力,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扩大服务面,增加经营项目,广开生产门路,增加收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发展事业的前提下,使职工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所改善。
三、建立健全票据管理。铁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经济、技术、管理等服务,收取费用时,应向付款方开给收款收据(或发票)。收款收据(或发票)上应有财政部门(税务机关)的监制章。收款收据(或发票)属于专用票据,包括单位自行设计格式经有关监督管理机关批准自印的专用票据,均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专用票据的购入(自印入库)、保管、发出、收回、注销(销毁)等管理制度。
四、加强收入管理。铁路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台帐,防止多收、错收、漏收,提高收入工作质量,加强和健全发出商品、文件(项目报告)、图纸资料等交付发送及提供劳务等的签认制度,保证各项收入不受任何损失。在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规定的原则下,做到手续简便,符合财务管理要求。
第十条 铁路事业单位按规定可以从收入中直接提取的有关费用。单位组织的收入,在纳入单位财务管理之前,不得坐支;除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收入中提取劳务费和奖励费外,不得自立项目、自立标准滥发奖金、实物。具体提取项目,按本实施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铁路事业单位用于基本建设的单位自筹基本建设资金,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要按规定程序报批。上级单位要审查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基建程序和规定。对符合国家基建规定的,应纳入上级单位的年度基建计划后一并下达给单位据以执行。
第十二条 收入计算
一、全额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计算。此类单位组织的收入,应实行独立核算,按实现收入(指项目完工、或按项目进度计算收入)扣除组织收入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和按规定从收入中提取有关费用(指未列入成本的)后的纯收入计算。
对难以计算组织收入所耗费的实际成本(费用)的,如人员经费、设备耗损和其他不可分费用等,可按实现收入的一定比例(20%至70%)作为实际成本(费用)。此项比例由各铁路局、各总公司、部各直属事业单位测算申报,经部财务司审查核定后下达,各单位按照执行。
二、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计算。此类单位按毛收入计算,毛收入是指项目完工、或按项目进度计算实现的收入,扣除按规定从收入中提取有关费用(指未列入成本的)后计算的收入。

第三章 收入的成本(费用)核算
第十三条 铁路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成本(费用)的范围,一般包括劳务、材料、设备仪器耗损等费用。成本(费用)要严格按实际发生数计算。
第十四条 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为组织收入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发生的相应支出,比照经费支出(按国家规定的“目”级科目的列支内容)的规定进行管理,单独列支核算。已在经费支出中列支的,按计算出的成本(费用)数,冲减经费支出;对难以计算的成本(费用)实际支出数,可按铁道部核定的支出占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据以冲减已在经费支出中列支的相应支出。
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为组织收入主办的独立核算的单位(公司),经有关工商、税务部门批准、登记后,应依法经营,实行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可比照同类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和核算。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聘用主办单位的人员和使用主办单位的水、电、气、设备、房屋等发生的费用,应按月向主办单位及时结算,并计入单位的成本;占用主办单位国有资产和其他资产,应明确产权关系和经评估确定价值,单位在进行投资收益分配时,主办单位应按国有资产和其他资产所占份额的比例取得一定的收入,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第十五条 实行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为组织收入向社会提供服务发生的相应支出,比照事业支出(业务支出)规定进行管理,不需要单独列支核算。但为了考核成本(费用)支出,应按创收部门、工序(生产单位、部门)、收入项目(指项目的合同、协议书)等进行材料、工资、费用等项目汇集支出(也可根据管理上的需要设置合适的费用项目)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成本(费用)支出的管理
一、发给职工的工资、津贴、补贴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包括考勤资料)和有关定员编制、工资基金及其他规定,计算实际应发金额。取得本人签章的凭证,方可据以列为支出。不得以编制定员或预算计划数字列支。
二、购入办公用品和生产业务用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起点以下的工具备品等,数量不大的可根据购货发票(或收据)经指定人员审查签章后,直接列为支出;数量较大的应通过物资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先办理验收入库,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领用,凭领(发)料凭证或按领(发)料凭证编制的领(发)料汇总表列支出。物资管理,应按部有关物资管理的规定执行。
三、职工福利费(包括已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单位计提的医疗基金和福利基金)和行政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比例或标准,据实计算提取直接列为支出。其中:职工福利费提取后转为专用基金管理;工会经费拨缴工会组织,如工会委托行政代管的,行政可按代管资金管理(在银行单独开户),不论是否单独在银行开户,均应按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管理。
四、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设备购置、设备大修理、房屋修缮等,有两种列支方法,可任选一种执行,一经确定后不得自行变更。第一种方法是实行计划管理,据实报销。第二种方法是实行预提制,即按固定比例,每月计提设备购置费、设备大修费、房屋大修费,提取后转为专用基金管理。有关计提比例和开支范围,按本实施办法第五、六章的有关规定执行。除中、小修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外,不得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实际发生的设备购置费、设备大修费、房屋大修费支出。
五、按国家和铁道部规定标准每月计提的专用基金的开支内容按本实施办法第六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上级单位拨给所属单位的补助费可按实际拨款数,以批准的单位预算、银行支付凭证和收款单位的收款收据列支出。收款单位应按收入列帐,按照规定使用。
七、单位购置的有价证券(国库券、其他有价证券)要按资金转移处理,不得列支出(勘测设计单位除外)。对有价证券要妥善保管,按期兑付收回资金。
八、凡属因个人责任造成的罚款,不得由单位支付。
九、购入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成本(费用)支出(或专用基金的支出),财务部门还要做相应的财产帐务处理,财产归口管理部门也要记入相应的帐、卡、台帐。
十、其他应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各项费用,均以实际报销的数字列支出。
铁路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是指为组织收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应控制在规定的限额内据实报销,在“业务费”目的其他业务费中列支。业务招待费开支控制限额应经同级财政主管机关批准。

第四章 收 支 计 划
第十七条 铁路事业单位编制收支计划,必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铁道部的有关规定为依据,结合计划年度预计完成事业(生产)任务所需资金的情况和单位现有组织收入的能力(包括挖潜),本着“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逐项进行编制,并报送上级单位备案。做到年度有计划,执行有报告,年终有总结。对于不合理的收入,超过财力可能或不符合规定用途的支出,编报单位不得列入计划。上报的收支计划,在执行中不得随意改变。遇有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将变化情况和修改的计划向上级单位报告。
第十八条 收支计划编制原则
一、以上级单位下达的年度铁路事业工作(生产)计划为根据,结合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统筹安排,确保重点,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安排落实收支计划,收入计划除上级拨款外,应以年度内执行的项目合同(协议)收入为依据。支出计划按批准的定员编制、材料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的规定,结合上年的实际完成和预计发展变化情况,合理地安排。
二、贯彻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采取措施积极组织收入,按计划或超计划完成收入目标;严格掌握各项开支标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使用资金,保证有限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三、由本单位行政主管领导组织财务、业务(生产)、物资和生活后勤(行政管理)等部门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收支计划安排,由财务部门综合平衡,汇总编制收支计划,经单位行政领导审阅后上报,根据上报收支计划组织分解下达。
第十九条 财务收支计划的报表格式
铁路事业单位应按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报送相应的财务收支计划报表,按规定的格式逐项编制和附文字说明,包括对计算依据的必要说明。各铁路局、各总公司应分别按不同的“类”、“款”汇总报部。铁道部按有关规定汇总报财政部。各单位下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一般在当年11月份报送上级单位。

第五章 专用基金(资金)的建立
第二十一条 全额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开展经营和服务所取得的纯收入,转入“抵支收入”的部分可与单位经费包干结余统一使用,年终的结余建立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
一、铁路高等院校开展的社会服务,根据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可以从社会服务收入中提取管理费和酬金。管理费是指社会服务项目使用学校人力(如人员奖金、津贴等)、物力资源(如水电消耗、设备和设施的占用和折旧等)所支付的补偿费用;酬金是指发给校内教职员工的兼课费、超工作量酬金、劳动酬金和加班费等。管理费和酬金列入收入项目的成本。
管理费的提取比例:教学服务和其他服务,从毛收入中提取10%~15%;合同制科技开发项目和科技服务,从毛收入中提取不高于20%(项目中有需购置万元以上专用设备的,按毛收入扣除设备款后的数额作为计提基数)。
酬金的提取比例:委托培养,按毛收入的80%转作“抵支收入”金额的25%提取;教学服务,按毛收入的25%~30%提取;科技服务,按不超过毛收入的15%提取;合同制科研项目和其他服务,均按不超过毛收入的10%提取。项目中有需购置万元以上专用设备的酬金的计提基数与管理费的计提基数相同。
管理费和酬金,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使用和分配办法据以执行。教职工的个人收入按规定计缴个人所得税。
铁路高等院校社会服务的毛收入扣除各项成本、税金后的净收入(委托培养按毛收入的20%计提)转入“学校基金”,其中事业发展基金不低于40%,其余为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比例由学校自定)。学校基金较少的单位,可填报“福利奖励基金弥补申请表”并申明理由,经部财务司、教育司批准,分配比例可作适当调整。
铁路高等院校可以从学杂费收入、学校社会服务收入、校办产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学校勤工助学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校内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部门支付学生的劳动报酬。校内开展勤工助学的部门可从自身的管理费用或其他收入中,按有关规定支付学生的劳动报酬,经费不足的部分,由学校勤工助学基金给以支持解决。
部属其他各类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可比照上述规定执行(另有专门规定者除外)。
二、铁路科研单位(社会公益型的)开展社会服务的毛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纯收入作为“抵支收入”,与单位经费包干结余统一使用,建立三项基金,其中事业发展基金不低于40%,其余部分为集体福利、奖励基金,由单位自主分配。
各类科研单位在承担部下达的国家科研项目和课题(不包括国家大型基建设计研究项目和已有经费管理规定的其他国家科研项目),在按规定要求完成并验收后,可按该项目经费结余数提取劳务酬金,进入成本,作为科研项目课题研究人员的劳务报酬。规定如下:
1.提取比例
------------------------------------------------------------------------------------
| 项目经费结余额 | 劳务酬金提取比例 | 收 益 部 分 |
|--------------------------------|----------------------|----------------------|
| 5万元及以下部分 | 50%~60% | 40%~50% |
|--------------------------------|----------------------|----------------------|
| 5万元以上~10万元部分 | 40%~50% | 50%~60% |
|--------------------------------|----------------------|----------------------|
| 10万元以上部分 | 30%~40% | 60%~70% |
------------------------------------------------------------------------------------
2.人均年结余额超过1.5万元时,最高只能按人均1.5万元的40%提取劳务酬金。
3.项目经费的结余最高不得超过预算总额的20%,确因采取措施结余额超过预算总额20%,其超过部分:20%留给单位作为发展基金,80%上交部科技司。
具有创收能力的科研单位,应积极挖潜,创造条件,逐步向事业经费部分自立或完全自立过渡。按其事业经费自立程度,享受与技术开发型的科研单位同等的待遇(有关待遇参见本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有关规定)。
三、铁路其他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服务的毛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纯收入作为“抵支收入”,与单位经费包干结余统一使用,建立三项基金,其中事业发展基金50%,其余部分为集体福利、奖励基金,由单位自主分配。用于个人分配的部分,可以搞浮动升级、发奖金、津贴、补贴等。
第二十二条 铁路各类事业单位按规定从收入中提取或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建立以下基金(资金)。
一、医疗基金。凡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和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的铁路事业单位,可按上月的工资总额(注1)扣除各种奖金(注2)后的8%计提医疗基金,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
〔注1,是指按统计部门规定的口径,统计的工资总额。注2,各种奖金:包括超过标准工资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提成工资等。1993年7月1日起,不再扣除各种奖金。下文涉及的均与此相同,不再说明〕
离退休人员按有关计提基数规定的8%提取的医疗基金,在统筹离退休基金中列支,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
单位的部分职工纳入公费医疗,对未纳入公费医疗的职工,可比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开支标准,从毛收入中提取医疗基金(提取比例要报部财务司备案),执行地方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公费医疗开支。
单位的职工已全部纳入公费医疗的,不得计提医疗基金。
二、修购(折旧)基金。有条件的铁路事业单位可根据规定建立折旧基金(含房屋、建筑物,以下简称房建)和大修理基金。
固定资产设备购置基金,可按部规定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提取后列入成本,年综合提取率控制在7%以下(含7%);房建折旧基金,比照设备购置基金的计提方法提取后列入成本,年综合提取率控制在2.5%以下(含2.5%)。固定资产大修理费,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支出数在成本中列支,也可以采取预提费用的方法列支后形成大修理基金,其中设备大修理基金,年综合提取率控制在2%以下(含2%);房建大修理基金,年综合提取率控制在2%以下(含2%)。由单位根据事业收入承受能力和管理需要,自行确定基金项目和具体提取率。提取基金的项目和提取率一经确定,在会计年度内不得变更。没有事业收入的单位,不得建立修购(折旧)基金。提取修购(折旧)基金,必须以收支平衡为前提,不得以提取修购(折旧)基金作为增加预算的依据。
三、周转(流动)资金。铁路事业单位根据开展经营服务活动的需要,可从年度收支结余或事业发展基金中提取10%的周转(流动)资金。计提的周转(流动)资金只能作为经营性周转使用(含材料储备),不得改变用途,挪作他用。计提此项资金有困难的单位,需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不提或少提。一经确定的提取率,在会计年度内不得变更。各单位提取的周转(流动)资金累计数达到周转(流动)资金定额时,可不再提取。周转(流动)资金的定额,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定。周转(流动)资金数额占用较大,不能发挥资金效益的,上级单位要下达压缩指标,限期收回。收回的资金作为单位的当年其他收入处理。
四、业余设计费。铁路勘测设计单位为了充分发挥工程勘测设计人员的潜力,组织他们在完成上级单位核定的计划以后,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业余设计,既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又适当增加工程勘测设计人员的收入。根据国家规定,勘测设计单位组织业余设计的收入,其中80%纳入单位正常收入,20%作为业余设计费,由单位统筹按全部职工人数80%,平均每人每月不超过30元,分配给职工个人,从收入中提取的业余设计费转为专用基金。
业余设计费执行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规定的,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五、勘测设计技术开发费。铁路勘测设计单位有条件的可建立勘测设计技术开发费,按国家规定勘测设计技术开发费可按总收入(扣除其他收入)的10%计提,转为专用基金。
六、科技咨询专家奖励费。铁路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按规定可从纯收入中提取10%~15%用于受聘参加科技咨询服务的专家的津贴和对做出贡献专家的奖励。
七、差额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按规定从年终收支结余的盈余(收益)中提取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1.铁路勘测设计单位,年终实现的盈余,除上交部或主管部门的部分外,其余为留成基金,其中事业发展基金50%,集体福利基金20%,奖励基金30%。
2.铁路科研单位(技术开发型的),科学事业经费减拨到位的(包括自收自支管理的其他铁路事业单位),税后留用的纯收入,在保证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不再规定事业发展、集体福利、奖励等三项基金的分配比例。其中用于分配个人的部分,可以搞浮动升级,也可以发奖金和建立津贴、补贴等。
科学事业经费部分自立的,实行奖励、集体福利基金与减拨科学事业经费幅度挂钩制度,以奖励、集体福利基金占纯收入的50%为基数,事业经费每减拨10%,奖励、集体福利基金提取比例增加2%,其余为事业发展基金。
减拨科学事业经费达到10%及以上的和科学事业经费完全自立的铁路科研单位,由上级单位从减下来的科学事业经费中按相应比例拨给专项奖励。
技术开发型的科研单位,科学事业经费减拨到位后仍为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等方面仍享受科研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
附:专项奖励对应表
------------------------------------------------------------------------------------------------------
| | | |
|项 目|单 位| 对 应 档 次 |
| | | |
|--------|--------|------------------------------------------------------------------------------|
|核减事业| | | | | | | | | | | |
| |百分比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0|
|经 费| | | | | | | | | | | |
|--------|--------|------|------|------|------|------|------|------|------|------|------|
| |人均月 | | | | | | | | | | |
|专项奖励| |0.1|0.2|0.4|0.6|0.8|1.1|1.4|1.7|2.1|2.5|
| |基本工资| | | | | | | | | | |
------------------------------------------------------------------------------------------------------
3.铁路其他事业单位,年终实现的盈余,除按规定上交主管部门外,其余为留成基金。留成基金中的事业发展基金不低于50%,其余为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由单位自主分配。
第二十三条 铁路事业单位按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规定建立的专用基金
一、福利基金。是指铁路事业单位按现行有关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的福利基金。福利基金计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单位,比照医疗基金的按月计提方法,按上月的工资总额的6%提取;一种是按单位实有人数和地方财政部门规定的标准,按月计提。离休人员比照在职职工计提职工福利费(在统筹离休基金中列支)。
各单位现行计提方法,未经铁道部同意,不得自行改变。
二、职工教育基金。铁路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按上月的工资总额的1.5%提取当月的职工教育基金,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
三、统筹离退休基金。是指根据铁道部规定“以支定筹、分年定率、略有节余”的原则,铁路事业单位现行统筹离退休基金提取率,是按单位固定职工当年工资总额的19%提取,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
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按规定的比例提取,由部合并调剂使用(并入单位的“专用基金——统筹离退休基金”科目,逐级向部结算)。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
四、工会经费。根据《工会法》和有关规定,按工资总额的2%提取工会经费,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转拨给工会组织(或代管),不形成专用基金。
五、复置金。是指铁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经批准有偿调出取得的价款、固定资产出租的租金收入、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报废的变价收入(扣除清理费用)等收入形成的专用基金。
第二十四条 上级拨入的专用(专项)基金。是指国家、铁道部、有关主管部门(单位)拨给铁路事业单位的指定专门用途,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基金。包括:更新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挖潜革新改造拨款、抗震加固费、战备事业费、规范补助款等。
一、更新改造资金。是指铁道部或上级主管单位拨入和固定资产非常损失取得的保险赔款。
二、科技三项费用。包括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费。
1.新产品试制费。是指全国范围内从未生产过的新产品试制和对老产品确有重大改进而进行的试制。试制新产品,要由试制单位提出计划,报送有关部门审批,批准后按计划拨给专款。
2.中间试验费。是指已有科学研究成果,但尚未取得必要的数据,还不能在生产或建设中直接采用的项目。这些项目必须建立一定的装置、机组、车间或试验场地,进行扩大规模试验或较长期试验,以便验证改进。中间试验项目的计划,报经批准后拨给专款。试验室的研究成果或小型试验尚不成熟的项目,不得列入中间试验计划。
3.重要科学研究费。是指单位承担的费用较多,经批准纳入计划的全国性重大科学研究,所需费用由国家预算拨给专款。一般性科学研究的费用,由单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三、挖潜革新改造拨款。是指铁道部拨给铁路事业单位用于挖潜改造和更新现有技术设备的专项资金。
四、抗震加固费。是指国家和铁道部拨给地震地区或受地震影响的铁路事业单位用于抗震有关的补助经费。
五、战备事业费。是指国家和铁道部拨给铁路事业单位,为保证交通战备工作的开展,做好战时交通保障所需的战备事业费。
六、规范补助。是指铁道部拨给铁路勘测设计单位的标准设计规范补助经费。

第六章 专用基金支出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专用基金的管理原则
一、各项专用基金的形成,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专用基金有的是按固定比率提取,有的是按规定范围内的收入形成,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得任意提高提取比率或任意扩大收入范围,以保证国家宏观管理资金的需要,并正确考核资金的经济效益。
二、各项专用基金不仅在总体上与基本业务资金有严格区别,而且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有特定的用途。必须实行专款专用,以充分发挥各项资金应有的效能。要根据其基金的收入情况,合理安排、量入为出、防止超支。
三、各项专用基金实行集中与归口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集中编制各项基金的收支计划,对各项开支建立必要的审批制度,监督和合理使用各项资金,正确及时地反映各项基金的提取、使用和结余情况,切实掌握各项基金的收支动态,防止任意扩大消费基金的支出。同时,必须依靠有关职能部门和用款单位共同管好专用基金,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制,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十六条 上级拨入的各种专用基金使用范围
一、更新改造资金。主要用于:
1.设备更新和生产房屋、宿舍及建筑物的重建和改建。
2.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3.综合利用原材料,处理“三废”等措施。
4.劳动保护等措施。
5.零星固定资产购置和零星土建工程等。
更新改造资金必须加强计划管理,正确编制和认真执行更新改造资金收支计划,按计划控制支出,加强成本管理。竣工验收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办理有关手续。
二、科技三项费:
1.新产品试制费。主要用于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订费、设备调整费,必须增添的非主要设备和相应的土建工程、专用工卡具的购建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试验费,样品、样机购置费,以及试制成本高于售价的差额,试制失败造成的损失(扣除收回残值)等。
2.中间试验费。包括进行中间试验所需的土建工程、设备及安装费、仪器购置费以及其他试验费用等。
3.重要科学研究费。按批准计划规定的用途掌握开支。
三、挖潜革新改造拨款。主要用于扩大铁路事业单位生产科研能力和技术设备的挖潜、革新、改造,不能用来搞基本建设。对挖潜、革新、改造项目,应按批准计划执行,不得随意增设新的项目、挪作他用,不得超支。
四、抗震加固费。按批准计划规定的用途掌握开支。
五、战备事业费。主要用于交通战备勘察,战备科研,编制战时交通保障计划、方案、措施,组织战备演练和人员培训,购置必要的训练器具以及召开战备会议,编印有关图书资料费等。
六、规范补助。主要用于编制标准规范的会议费、调研费、资料印刷费、办公费、实验费、其他费用等。
第二十七条 单位按规定建立的各种专用基金使用范围
一、复置金。要本着量入为出、计划使用的原则,只能用于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重置。
二、设备购置(折旧)基金(含房建折旧基金)。主要用于:
1.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房屋建筑物的重建。
2.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3.试制新产品措施。
4.综合利用和治理“三废”措施。
5.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6.零星固定资产购置。
设备购置(折旧)基金(含房建折旧基金),可与事业发展基金统筹安排使用。固定资产大修时结合进行技术改造的,在保证正常大修理的前提下,设备购置(折旧)基金可与设备大修理基金、房建折旧基金与房建大修理基金结合使用。
新建、扩建工程以及其他属于基建性质的费用,不得使用设备购置(折旧)基金。
三、设备大修理基金。主要用于设备全部拆卸和部分更换主要部件、配件,以及按规定可以在设备大修理基金列支的费用。
四、房建大修理基金。主要用于房屋建筑物的翻修(维护)和改善地面工程,以及按规定可以在房建大修理基金列支的费用。
五、医疗基金。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单位主要用于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医疗费、医务人员工资、医务经费等。未纳入公费医疗的单位,医疗基金开支范围按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福利基金。主要用于:
1.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2.职工浴池、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的人员工资和这些单位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补助。
3.职工食堂炊事用具的购置、修理费等。
4.集体福利设施。
5.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费用。
6.按照有关规定由福利基金开支的其它支出。
七、职工教育基金。由各单位教育部门按照“量力而行、勤俭节约”的原则,统一计划,合理使用,财务部门监督执行。主要用于:
1.列入培训计划的各种培训班(包括政治、文化、技术),岗位练兵,技术表演等日常培训费。
2.职工大学、职工中专、电大、夜大、刊大、业大和函授教学班的办学经费,列入计划的高等学校、中专学校举办的干部专修科、职工中专班的培训经费,以及其他委外培训费。
3.学员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费用。
4.聘请兼课教师的兼课酬金。
5.教学设备维修费用。
6.职工教育理论研究费用。
八、统筹离退休基金
(一)统筹离休基金
铁路事业单位的离休职工的统筹离休基金。主要用于:
1.离休费(离休人员工资)。
2.副食品补贴。
3.粮(煤)补贴。
4.生活补贴。
5.丧葬补助费。
6.抚恤和救济费。
7.护理费(按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的标准)。
8.取暖费。
9.价补工资。
10.燃电补贴。
11.易地安家费。
12.房改补贴。
13.公用经费和特需经费。
14.地方价补。
15.福利费(比照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统计口径包括离休费在内的基数按6%计提)。
16.医药卫生费(比照福利费的计提基数按8%计提)。
有关开支标准的内容,按部财务司财资(1992)99号文规定执行(参见统筹退休基金说明)。
(二)统筹退休基金
铁路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的统筹退休资金。主要用于:
1.退休金
(1)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的退休职工原工资的70%~80%的部分。
(2)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的获得全国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的退休职工,其退休费可酌情提高原工资的5%~15%的部分。
(3)国务院国发(1989)82、83号文规定的给离休、退休职工普遍增加退休费和1957年以来未升过级的退休职工增发退休费。
(4)国务院国发(1983)141、142号文规定的高级专家在离休、退休时可酌情提高原工资的5%~15%的部分。
(5)国家教委(88)教计字105号文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作为计发离休退休基数。
(6)劳动部劳人险(1983)3号文规定的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后照发原标准工资。
(7)铁道部(1984)铁劳字411号文规定的参加“二七”大罢工老工人的退休费可在原退休费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15%。
(8)国务院国发(1991)74号文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津贴作为计算离、退休费基数。
2.退职生活费
(1)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的退职人员的原工资的40%部分。
(2)人事部人退发(1992)3号文规定的退职人员原则上可参照退休职工将工龄津贴作为增加退职生活费的基数。
3.副食品补贴
(1)国务院国发(1979)245号文关于发给职工副食品补贴5~8元。
(2)国务院国发(1988)23号文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10元。
(3)国务院国发(1992)15号文关于提高粮食统销价格后适当发给职工有关人员粮食补贴5元。
4.粮(煤)补贴
国务院(65)国物字23号文关于发给职工生活补贴的几项规定。
5.生活补贴(12~17元)
国务院国发(1985)6号文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12~17元。
6.生活补贴(5元)
劳动部劳字(1988)42号文关于发给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5元。
7.取暖补贴
按劳动部(80)劳险便字23号文“下发各地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标准的函”的规定执行。
8.因公致残人员护理费
按人事部、财政部人退发(1993)1号文规定,护理费标准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9.死亡丧葬费
可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报铁道部财务司审批后执行。
10.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费、救济费
可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报铁道部财务司审批后执行。
11.易地安家费
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的150~300元。
12.困难补贴
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提高退休金比例的规定执行。
13.医药卫生费
根据铁道部财综(1990)41号文关于调整退休职工医药卫生费计提比例的通知规定和有关规定,按“退休金、退职生活费、粮(煤)补贴、副食品补贴、价补工资”的8%提取。
14.价补工资
国务院国发(1991)18号文规定的,调整粮油统销价格后发给每人6元补贴。
15.燃(电)补贴
根据财政部(90)财工字503号文“关于民用燃料和东北照明电提价后中央企业职工补贴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执行。
16.房改补贴
根据铁道部铁财(1992)98号文规定,在主管部门核定的控制额度以内发给退休人员的提租补贴。
17.地方价补
可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18.其他补贴
根据铁道部财资(1992)72号文“关于统一退休人员支出标准的通知”规定,比照医药卫生费的计提基数按2.5%提取。
各单位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分别编制统筹离休基金、统筹退休基金的预算和决算,逐级汇总上报(统筹离休基金报表的格式,参照统筹退休基金报表)。统筹离退休基金的节余或不足,按季逐级向部清算,年终结算。
九、业余设计费。由铁路勘测设计单位,按每人每月30元标准和单位职工年平均人数80%计算的控制数额,分配发给个人,在控制数额以内发放,超过控制数额发放的部分,要纳入单位的奖励基金支出。
业余设计费经主管部门同意的,可按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勘测设计技术开发费。主要用于铁路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科研、标准设计、业务建设、技术情报,以及人员培训方面的开支。
第二十八条 单位从年终收支结余中建立的留成基金(学校基金)使用范围
一、事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
1.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生产(业务)教学、科研需用购置的仪器、设备,科技书刊、图书资料,科研的试制费,前期、预研、自选科研课题经费,更新附属工厂、校办工厂、农(林、牧、渔)场的生产设备和对工艺进行技术改造。
2.引进新技术支付的技术转让费、软件开发费。
3.有计划地组织职工业余学习购买的参考资料。
4.智力开发费用,包括专业对口的进修、深造支付的学费。
5.自筹资金修建和改善职工宿舍及零小土建工程(属于基建范围的,要执行有关基建的规定)。
6.更新生产(业务)设备费用。
7.补充流动资金、周转金的不足。
8.弥补事业经费不足。
9.单位的各种违章罚款和拨给学会、协会等的补助(赞助)款。
10.购买的有价证券(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等)占用的资金(铁路勘测设计单位按现行规定购入时列支出,收回时恢复本项基金)。
二、集体福利基金。主要用于:
1.弥补计提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的不足。
2.举办集体福利必需开支的运输费。
3.慰问伤病员、退休职工购买的慰问品支出。
4.集体活动补助费,包括组织离退休职工和职工家属节假日联欢会、节假日游园的租车费,职工的调入、调出和离退休组办的欢迎、欢送会等的开支(不得用于聚餐)。
5.组织职工业余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节日军民联欢活动所需费用的补助。
6.按照有关规定在集体福利基金中可以列支的其他支出。
集体福利基金不得用于请客送礼开支、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巧立名目乱发其他补贴、实物和超过规定标准的开支。
三、奖励基金。主要用于给职工发放奖金(生产奖、安全奖、质量奖、突击完成任务奖、劳动竞赛奖及其他一次性奖)和属于奖金性质的浮动工资、补贴、津贴以及实物等各种奖金。
铁路事业单位从奖励基金和其他资金渠道发放的各种奖金,应控制在规定的奖金限额标准以内。对累计奖金支出超过规定奖金限额标准的部分,要先纳奖金税后发奖金。奖金税从奖励基金中列支。
各单位奖励基金的使用,要瞻前顾后,留有余地,以丰补欠。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弄虚作假、巧立名目、不准超规定限额标准滥发奖金,不准从截留收入中直接支付奖金,违者要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减免“两金”的范围
第二十九条 铁路事业单位减免“两金”,是指按照“两金”征集办法及其细则、国家另有专门规定免征“两金”的项目和经核准纳入预算管理,用于抵补事业支出的收入,免征“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简称“两金”)。铁道部根据财政部核准的总额,分解下达给各铁路局、各总公司和部直属铁路事业单位。各铁路事业单位根据上级单位核准证明(或预、决算批复文件)据以执行。单位收入年终实际数大于或小于年初核定数时,作为调整预算处理。
第三十条 全额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年终经费包干结余免征“两金”。
第三十一条 差额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从年终收支结余中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免征“两金”。
各单位应上交的“两金”仍按现行规定,逐级汇总上缴给铁道部,由部按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铁路科研单位中属于归口国家科委管理的部属各类科研单位减免“两金”的范围,按国家科委、财政部(93)国科发财字475号文的规定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由铁道部财务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