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公布废止、失效规章目录(第二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10:13:13  浏览:92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公布废止、失效规章目录(第二批)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公布废止、失效规章目录(第二批)的通知


为了保证现行财政规章的顺利执行,我部曾于1986年7月4日发出了《关于公布废止、失效法规目录的通知》,以对建国以来至1984年发布的2091个财政规章宣布废止、失效,停止执行。现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财政、经济改革,结合这几年新发布的法律、法规,又对1984年底以前有效的财政规章和1985、1986两年新发布的财政规章,共计1470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并逐一作出了鉴定。其中,已被有关法规、规章代替,应予废止的,有208件;因规章的调整对象已消失或规章本身的适用期已过,自行失效的有156个。现将这两部分364个规章的目录予以公布,停止执行。请转知所属各单位及各有关部门。

附件一:废止财政规章目录


附件二:失效财政法规目录


废止财政规章目录


(一)预算管理类


1.关于追回赃款赃物财务处理办法(财政部1982年7月19日发布)


2.关于罚没财务管理办法(财政部1982年8月9日颁布)


3.关于“罚没财务管理办法”适用范围问题复函(财政部1983年2月3日发出)


4.预算外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财政部1983年2月28日发出)


5.关于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1983年11月1日发布)


6.关于审批中央在京单位购买专项控制商品的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全国控办1984年9月17日发出)


7.关于重申国家罚没收入一律上缴国库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4月3日发出)


8.关于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罚没收入应上交中央财政的复函(财政部1985年11月4日发出)


9.对《关于罚没财物管理办法》作两点原则修改的紧急通知(财政部1986年3月7日发出)


10.关于政法机关查获全民所有制单位没有报案的被盗财物一律上缴国库的通知(财政部1986年3月12日发出)


11.关于地方科研事业费年内划转后有关预算支出科目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6年9月14日发出)


(二)税务类


12.关于盐税交由税务机关接办的通知(财政部、轻工业部1958年6月19日发出)


13.关于停止征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军事工厂、军人服务社工商所得税的通知(财政部1959年9月19日发出)


14.关于盐税加收滞纳金一律改为千分之一的通知(财政部1960年2月27日发出)


15.调整农牧渔业用盐税额及出场价安排的电(财政部、轻工业部1960年8月6日发出)


16.关于所得税和临时商业税的加成征收可否一并计算加收滞纳金及罚金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61年1月23日发出)


17.关于中等以上学校(包括中技、技工学校)从事生产(勤工俭学)所得收入纳税问题的联合通知(财政部、教育部1961年2月23日发出)


18.关于销区盐业批发站移用各类用盐的退补税的问题的通知(税务总局1962年8月4日发出)


19.关于加强对个体经济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财政部1963年5月10日发出)


20.关于对饲养业征收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63年6月24日发出)


21.关于各省、区公路部门征免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问题的通知(税务总局1964年2月3日发出)


22.关于地质部勘探部门按照事业单位免征地产税问题的通知(税务总局1964年3月14日发出)


23.关于报社免征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64年4月16日发出)


24.关于对带婴儿拖斗的自行车和机动脚踏两用车征收使用牌照税的规定(财政部1964年1月18日发布)


25.关于工商统一税和所得税的欠税减免范围和批准权限的通知(财政部1965年3月发出)


26.关于交通运输合作组织所得税减征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部1965年3月27日发出)


27.关于农业税征收实物有关结算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73年9月26日发出)


28.关于全面试行新的工商税制情况的报告(财政部1974年5月4日发出)


29.关于加强税收票证管理工作的意见(财政部1975年5月3日发出)


30.关于征收工商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财政部1975年8月21日发出)


31.关于军办工厂上交利润改为交纳工商所得税的通知(财政部、总后勤部1976年1月12日发出)


32.国营企业上交利润的监督办法(财政部1977年7月10日发布)


33.为贯彻国务院发(1977)103号文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97年11月12日(77)财税字59号发出)


34.关于对煤干石免征工商税的通知(财政部1978年1月27日发出)


35.关于国营企业家属农场举办的工副业征税问题的解释(财政部1978年8月28日发出)


36.工商税收制度计划、会计、统计工作制度(财政部1978年10月6日发布)


37.关于取消交通运输合作组织计税工资的通知(财政部、交通部1978年12月15日发出)


38.关于取消合作商店计税工资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商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978年12月28日发出)


39.关于对合作商店征收所得税不再采用加成征税的通知(财政部1978年12月28日发出)


40关于向监交国营企业利润机关报送财务计划的通知(财政部1979年1月4日发出)


41.关于对出口的手表等产品减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79年8月7日发出)


42.关于停止对新建集体盐场定期减免税的通知(财政部1979年12月31日发出)


43.关于工业企业生产出口的焚化品减按5%征收工商税的通知(财政部1980年2月9日发出)


44.关于集体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征免所得税问题的复函(税务总局1980年3月5日发出)


45对安置待业知青的城镇集体企业进~步减免税的通知(财政部1980年4月25日发出)


46.关于对历年陈欠税款进行适当处理的通知(财政部1980年6月12日发出)


47.关于对中央级各部门所属印刷厂不再征收所得税的通知(财政部1980年7月19日发出)


48.关于企业使用各种专项生产措施贷款还款问题的规定(财政部1980年8月9日发布)


49.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政部1980年9月9日发出)


50.关于改进合作商店和个体经济交纳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0年10月9日发出)


51.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取得的盈余暂不征收工商所得税的复函(税务总局1980年11月18日发出)


52.关于对农村社队办的小铁矿、小煤窑、小电站、小水泥厂恢复征收工商税和所得税的通知(财政部1981年)月27日发出)


53.关于贯彻清查偷漏欠税《通告》的补充通知(税务总局1981年6月8日发出)


54.关于商业部门销售猪肉和采购生猪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1年7月17日发出)


55.关于对所谓“福利产品”应加强控制管理的通知(财政部1981年7月30日发出)


56.关于对个体工商业户征免税问题的批复2一,(财政部1981年8月29日发出)


57.关于企业性工业公司征税问题的批复(财政部1981年11月27日发出)


58.关于对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不征收工商所得税的通知(税务总局1982年1月14日发出)


59.关于对全国地方煤矿降低工商税税率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部1982年1月26日发出)


60.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调整农村社队企业工商税收负担的补充规定》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2年4月19日发出)


61.关于安置城镇待业知青新办集体企业免征期限问题的复函(税务总局1982年5月3日发出)


62.关于请改正对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用征收所得税前的利润弥补亏损规定的函(财政部1982年5月11日发出)


63关于办理税务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财政部1982年7月10日发出)


64.关于签订贷款合同有关税收问题的函(税务总局1982年7月29日发出)


65.关于对银行征收工商税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税务总局1982年9月22日发出)


66.关于民航职工小卖部缴纳工商税及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税务总局1982年9月27日发出)


67.关于计划生产的烟叶税金上交中央财政的通知(财政部1982年10月4日发出)


68.关于民航小卖部经营资金归还问题的批复(税务总局1982年10月14日发出)


69.关于计划外生产的烟叶税金上交中央财政的补充通知(财政部1982年11月13日发出)


70.关于代海关处理查私案件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税务总局1982年11月25日发出)


71.关于查处投机倒把案件中涉及税收的案件应由税务机关依法处理的意见(财政部1982年11月29日发出)


72.关于对植保公司的经营服务收入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1月24日发出)


73.关于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接受咨询服务酬劳暂不征收工商税和所得税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2月7日发出)


74.关于卷烟、酒的工商税划为中央财政收入有关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税务总局1983年3月10日发出)


75.关于按国际市场价格购买的超计划原油加工生产烧用的重油是否征收烧油特别税的批复(税务总局1983年3月16日发出)


76.关于针织企业连续生产针织品销售征税问题的通知(税务总局1983年3月23日发出)


77.关于出日尼龙拉链减征工商税的批复(税务总局1983年3月24日发出)


78.关于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铁路所得征收工商所得税的通知(税务总局1983年3月24日发出)


79.关于军工企业与外商签订的合同应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批复(税务总局1983年4月6日发出)


80.关于钛白粉适用工商税税率的批复20{(税务总局1983年5月4日发出)


81.关于国营企业所得税计划、会计、统计工作的几项规定(财政部1983年5月4日发布)


82.关于对企业请退“混岗”人员和富余人员组织的集体企业征免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5月10月发出)


83.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有关减征所得税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部1983年6月3日发出)


84.关于国营企业所得税计划、会计、统计工作方面几个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部1983年6月20日发出)


85.关于对进口缝纫机等产品改征增值税的通知(财政部、海关总署1983年7月8日发出)


86.关于临时经营工商税加成加倍的补充规定(财政部1983年7月9日发布)


87.关于海关代征工商税提取手续费问题的批复(税务总局1983年8月4日发出)


88.关于城镇集体企业减免的工商税款暂不征收所得税的通知(税务总局1983年9月19日发出)


89.关于铁道部直属工程局等企业交纳国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9月21日发出)


90.关于铁道部直属施工企业、仓库交纳国营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9月22日发出)


91.关于核工业部直属建筑工程公司暂不实行利改税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10月7日发出)


92.关于贯彻调整农村社队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工商所得税税率的204几个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11月18日发出)
,
,


93.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施行细则(财政部1983年11月18日发布)


94.关于贯彻国务院发布《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11月18日发出)


95.关于建筑税计划、会计、统计工作的几项规定(财政部1983年11月24日发布)


96.关于统一文物商店外销发票问题的复函(税务总局1983年11月26日发出)


97.关于建筑税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财政部1984年1月14日发布)


98.关于对商品批发业务收入征收工商税的补充规定(财政部1984年1月18日发布)


99.关于国家基建计划安排银行的基建投资贷款免征建筑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1月30日发出)


100.关于治理污染的建设项目免征建筑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1月31日发出)


101.关于对粮食、水果、水库自筹建设项目投资专案免征建筑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3月7日发出)


102.关于对文化部门的小型电影放映企业改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3月29日发出)


103.关于对乡镇企业进~步减免工商所得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3月29日发出)


104.关于各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3月29日发出)


105.关于对商品批发业务收入征收工商税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政部1984年4月6日发出)


106.关于对保险业务收入征收工商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4月17日发出)


107.关于建筑税若干问题解决意见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4月17日发出)


108.关于建筑税征免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5月4日发出)


109.关于对用议价粮或加价粮生产的饮料酒减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6月15日发出)


110关于对基层供销社放宽减税免税规定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6月19日发出)


111.关于武警部队自筹基本建设投资暂予免征建筑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6月27日发出)


112.关于对出口船舶免征增值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7月23日发出)


113.关于国家基建计划安排中国银行发放的基建贷款免征建筑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7月31日发出)


114.关于专款安排盲聋哑残人员就业的福利生产单位自筹生产性建设投资免征建筑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8月1日发出)


115.税务部门事业编制人员因公负伤致残抚恤问题的若干规定(财政部1984年8月20日发布)


116.关于对国内各企业、部门进口商品改征产品税、增值税和盐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10月13日发出)


117.关于国内企业经营进、出口商品征退(免)产品税、增值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10月16日发出)


118.关于“三废”专项资金中安排办公室、宿舍等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征免建设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10月23日发出)


119.对县以上供销社不征收国营企业奖金税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11月9日发出)


120.关于补充修订税收会计、统计表和税收票证填用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12月28日发出)


121.关于对保险业务收入征收工商税的补充通知(财政部1984年5月14日发出)


122.关于医药商业企业经营医药商品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4年7月14日发出)


123.关于部队系统企业征收奖金税范围问题的复函(税务总局1984年11月20日发出)


124.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财政部1985年1月19日发布)


125.关于建筑税征收管理问题的补充规定(财政部1985年3月29日发布)


126.关于对大输液和5?20毫升注射液减征增值税的通知(税务总局1985年4月2日发出)


127.关于征收建筑税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207(税务总局1985年5月17日发出)


128.关于录相机工商统一税适用税率的通知(税务总局1985年5月24日发出)


129.关于合营企业和外国企业不得以其人民币收入代替外币收入缴纳税款问题的通知(税务总局1985年7月2日发出)


130.关于对上海等地八个烟厂生产销售给烟草总公司的旅游烟减税问题的通知(税务总局1985年7月11日发出)


131.关于不得放宽“超大面积”范围征收建筑税的通知(税务总局1985年7月27日发出)


132.关于啤酒专项贷款建设投资征收建筑税的复函(财政部1985年8月5日发出)


133.关于对超计划自筹基建投资加征建筑税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9月20日发出)


134.关于新增加电量加价收入免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9月27日发出)


135.关于对蚕丝织品暂时减征或免征产品税、增值税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10月12日发出)


136.关于加强建筑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11月6日发出)


137.关于对三聚磷酸钠继续免税问题的通知(税务总局1985年11月9日发出)


138.关于建筑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11月12日发出)


139.关于民用灯泡、铁壳保温瓶减免产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11月19日发出)


140.关于对军队精简整编的离休干部住房建设投资特案免征建筑税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11月21日发出)


141.关于个人取得债券利息征税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5年12月21日发出)


(三)工业交通财务类


142.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复函(财政部1961年9月4日发出)


143.关于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试行特定燃料,原材料节约奖励办法中几个问题的复文(财政部1981年3月26日发出)


144.关于经济联合体中若干财务问题处理意见(财政部1981年6月5日发出)


145.关于租赁费用的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政部1982年12月9日发布)


(四)商贸金融财务类


146.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政经费开支标准按当地政府机关标准执行的联合通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1954年5月16日发出)


147.关于商业、贸易、粮食企业系统问固定资产调拨的补充规定的函(财政部1954年7月31日发出)


148.关于国营商业企业弥补亏损批审权限的批复(财政部1955年5月11日发出)


149.关于商业企业行政与企业管理机构合并后的开支标准和经费来源的规定(财政部1958年3月25日发布)


150.关于改变银行利润上缴办法和行政、业务费用开支范围的决定(财政部、商业部1962年2月8日发布)


151.关于银行的基层办事处、营业所、储蓄所改为企业编制后有关费用开支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商业部1962年3月30日发出)


152.关于提高医药卫生补助金提取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64年1月7日发出)


153.关于银行系统实行利润留成的函(财政部1983年4月29日发出)


154.关于商业企业实行利改税财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财政部1983年4月29日发布)


155.关于银行系统实行利改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1983年9月9日发出)


156.关于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增盈减亏实行分成的暂行规定(财政部1984年4月9日发布)


(五)农业财务类


157.关于农业税征解会计工作的规定(财政部1959年6月5日发布)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邮电部关于印发《邮电日戳印模规格与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

邮电部


邮电部关于印发《邮电日戳印模规格与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5年6月16日,邮电部

现行的《邮电日戳印模规格标准与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一九八五年颁发实行的。近年来,随着邮电业务的改革发展,各项业务制度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新技术方面的应用,现行的日戳印模规定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近几年用户也有要求改进日戳印模。为此,经多次调查研究,对现行《规定》重新进行了修改。现将新修订的《邮电日戳印模规格与使用管理规定》印发各局,请即组织实施。
这次邮电日戳修改的主要方面:一是日戳形状仍为圆形,直径分25毫米和30毫米两种,戳面由原五个部位改为三个部位,取消上下月牙线和字钉糟线;取消邮政编码,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律刻局所名称(地名),戳面上均不缀局所类别〔(支)、(所)、(代)〕。日戳序号改在戳面下部局名的后面。二是邮资已付日戳由原四种合并为两种,一种为中、法文对照的邮资已付日戳,适用于国内、国际等各类邮资总付邮件;一种为机要通信邮资已付日戳,适用于机要邮资总付邮件。戳面取消字钉边线,日戳序号改在戳面下部局名的后面。三是现行规定戳面上不分市县均冠省区名称,改为省会城市一律不冠省区名称。四是国际互换局、交换站、北京国际邮政汇兑中心的日戳现行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刻为“中国”,以便加盖清晰。五是中国集邮总公司营业部现行日戳上部是“北京”,下部汉语拼音,改为上部刻“中国”,下部不变。六是增加了省、区、市国际汇兑中心日戳。
关于日戳刻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暂按YD/T574--92(原GB9200--88)执行。其日戳换字钉部位将推行拨轮式;手柄与戳头相接部位推行万象节式。
按新规定刻制更换日戳需要一定过程,各管理局要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进行更换,争取在二、三年之内全部更换新戳。各地可根据《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本地实行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和办法付诸实施,并将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报部。

附件:邮电日戳印模规格与使用管理规定
邮电日戳是邮电通信部门经办业务的重要戳记,是凭以确认邮电局所与用户之间以及局所之间权责关系的印信。为了统一和严格日戳规格,加强日戳的管理和使用,保护通信业务工作有效地进行,维护邮电信誉,特制定本规定。

邮电日戳印模规格
一、日戳的种类
(一)邮电日戳分:普通日戳、邮资已付日戳、特种日戳三大类。普通日戳分邮政日戳、电信日戳、机要日戳以及收寄机、邮资机、过戳机、邮票盖销机等机器上装用的日戳四种。邮资已付日戳分中、法文对照的邮资已付日戳和机要通信邮资已付日戳两种。特种日戳分风景日戳和模拟日戳两种。
二、日戳戳面形式和尺寸规格
(二)普通日戳,圆形,直径分25毫米和30毫米两种。戳面分:上部、中部(字钉槽)、下部三个部位。圆周线为0.5毫米的实线,不刻齿点。
一般邮电局所使用的日戳,戳面直径25毫米;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办理国际邮件业务使用的日戳和少数民族地区局所需要加刻少数民族文字的日戳,戳面直径30毫米。
水波纹销票日戳印模规格与普通日戳相同。其水波纹为五条正玄线,纵向间距为4.5毫米,水波纹纹宽0.5毫米,波长为26毫米,振幅为1.5毫米,初相位为--90。
(三)邮资已付日戳,多边八角方形。尺寸为30×30毫米。戳面分:上部、中部(字钉槽)、下部三个部位。四周边线为0.5毫米的实线,不刻齿点。
(四)风景日戳,圆形,直径30毫米。戳面分:风景图案幅面、字钉槽、地名三个部位。圆周线为0.5毫米实线。风景图案可刻在字钉槽的上端,也可以将图案和槽调个位置,刻在字钉槽的下端。
(五)模拟日戳,图形尺寸等与普通日戳的有关规定相同。
三、日戳文字规格
(六)日戳上的文字,除下列情况外,其余均应刻汉文,用长仿宋字体,自左向右排列。字要合乎规范,对已有简化写法的应使用经国务院公布推行的简体字,不得任意简写或改用繁体字。
1.日戳序号、年、月、日、时字均刻阿拉伯数字,用细长等线体,自左向右排列。
2.少数民族地区局所日戳加刻当地民族文字地名的,其字体和排列方式依照有关民族的规范要求办理。
3.指定刻汉语拼音文字的,采用细长等线大写体字母。汉语拼音文字的地名、字母应连排,不可按每一汉字的拼音拆开排列。
4.指定刻法文的,采用细长等线大写体字母。
(七)日戳上的年、月、日、时字,按其顺序自左向右排列。时间在12时以后的须用“13”至“24”时表示。年、月、日、时字钉的右下角,各加刻一个小圆点。例如“1995·1·5·17·”。拨轮式和各类机器上日戳可不刻世纪号,其年、月、日、时字钉,均用两位数字表式。例如“95·01·01·07·”。日戳字钉糟部位除年、月、日、时字钉外,不准排列其他文字或代号。
(八)普通日戳和模拟日戳戳面上、下部所刻文字,每个字均应以戳面中心为指向,排列成弧行。
四、日戳戳面刻用文字内容与排列
(九)邮政日戳
1.各部位刻用文字内容,除本款5项有特别规定外,按下表刻用:
------------------------------------------------------------------------------------------------
| 刻戳单位类别 | 上部 | 中 部 | 下 部 | 备 注 |
|----------------------------|--------|----------|----------------------------|----------|
| | | 市局内部 | |年月日时 | 生产单位简称 | |
| | | | 市名 | | | |
| | 市 | 生产机构 |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
|直 | 局 | 市局的分支 | |年月日时 | 分支机构的名称 | |
| | | | 市名 | | | |
| | | 机 构 |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辖 |----------------------|--------|----------|----------------------------|----------|
| | | 市及 |年月日时 | 县局各专业简称 | |
| | 所辖县局本身 | | | | |
|市 | | 县名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 | 所辖县局的 | 市及 |年月日时 | 分支机构的名称 | |
| | | | | | |
| | 分支机构 | 县名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 |市局本身营业 | | | | |
| | | |省(区)|年月日时 | 专业简称 | |
| | | 投递等对外 | | | | |
| | | |及市名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市 | 服务机构 | | | | |
| | |--------------|--------|----------|----------------------------| |
|省 | | 市局内部 |省(区)|年月日时 | 生产单位简称 | 省 |
| | | | | | | 会 |
|、 | | 生产机构 |及市名 |字 钉 | 日戳序号 | 市 |
| | 局 |--------------|--------|----------|----------------------------| 上 |
|自 | | 市局的分 |省(区)|年月日时 | 分支机构的名称 | 部 |
| | | | | | | 不 |
|治 | | 支机构 |及市名 |字 钉 | 日戳序号 | 刻 |
| |----------------------|--------|----------|----------------------------| 省 |
|区 | |省(区)|年月日时 | 县局各专业简称 | 名 |
| | 县局本身 | | | | |
| | |及县名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
| | |省(区)|年月日时 | 分支机构的名称 | |
| | 县局的分支机构 | | | | |
| | |及县名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 刻戳单位类别 | 上部 | 中 部 | 下 部 | 备 注 |
|----------------------------|--------|----------|----------------------------|----------|
| | |市局本身营业 |汉文省 | | 左面民族文字市名 | |
| | | | |年月日时 | | |
| | | 投递等对外 |(区)及| | 右面专业简称 | |
| | | | |字 钉 | | |
| | | 服务机构 |市 名 | | 日戳序号 | |
| | 市 |--------------|--------|----------|----------------------------| |
| | | |汉文省 | | 左面民族文字市名 | |
| | | 市局内部 | |年月日时 | | |
|加 | | |(区)及| | 右面汉文生产单位简称 | |
|刻 | | 生产机构 | |字 钉 | | |
|少 | | |市 名 | | 日戳序号 | 省 |
|数 | 局 |--------------|--------|----------|----------------------------| 会 |
|民 | | |汉文省 | | 左面民族文字市名 | 市 |
|族 | | 市局的分 | |年月日时 | | 上 |
|文 | | |(区)及| | 右面分支机构的名称 | 部 |
|字 | | 支机构 | |字 钉 | | 不 |
|的 | | |市 名 | | 日戳序号 | 刻 |
|省 |----------------------|--------|----------|----------------------------| 省 |
|、 | |汉文省 | | 左面民族文字县名 | 名 |
|自 | | |年月日时 | | |
|治 | 县局本身 |(区)及| | 右面县局各专业简称 | |
|区 | | |字 钉 | | |
| | |县 名 | | 日戳序号 | |
| |----------------------|--------|----------|----------------------------| |
| | |汉文省 | | 左面民族文字县名 | |
| | 县局的分支 | |年月日时 | | |
| | |(区)及| | 右面分支机构的名称 | |
| | 机 构 | |字 钉 | | |
| | |县 名 | | 日戳序号 | |
|----------------------------|--------|----------|----------------------------|----------|
| 国际邮件互换局 | 中国 |年月日时 | 汉语拼音地名 | |
| | | | | |
| (交换站) |(汉文)|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 中国 |年月日时 | BEIJING(H) | |
| 北京国际邮政汇兑中心 | | | | |
| |(汉文)|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所押车船| | | |
| | |年月日时 | 派押局(并加括弧) | |
| 火车(轮船)押运班 |运行线路| | | |
| |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名称 | | | |
|----------------------------|--------|----------|----------------------------|----------|
| |省(区)|年月日时 | 站名 | |
| 邮运站 | | | | |
| | 名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 | | |
------------------------------------------------------------------------------------------------
------------------------------------------------------------------------------------------------
| 刻戳单位类别 | 上部 | 中 部 | 下 部 | 备 注 |
|----------------------------|--------|----------|----------------------------|----------|
| | | 中国 |年月日时 | BEIJING | |
| | 总公司营业部门 | | | | |
| | |(汉文)|字 钉 | 日戳序号 | |
|集 |----------------------|--------|----------|----------------------------|----------|
|邮 | |直辖市市| | | |
|公 | | |年月日时 | 集邮 | |
|司 | 市公司营业部门 |名或省、| | | |
| | | |字 钉 | | |
| | |区及市名| | 日戳序号 | |
|----------------------------|--------|----------|----------------------------|----------|
| | |省(自治| | | |
| | | |年月日时 | 无着 | |
| | 无着邮件处理部门 |区、直辖| | | |
| | | |字 钉 | | |
|省 | |市)名 | | 日戳序号 | |
|( |----------------------|--------|----------|----------------------------|----------|
|自 | |省(自治| | | |
|治 | | |年月日时 | 汇稽 | |
|区 | 汇兑稽核部门 |区、直辖| | | |
|、 | | |字 钉 | | |
|直 | |市)名 | | 日戳序号 | |
|辖 |----------------------|--------|----------|----------------------------|----------|
|市 | |省(自治| | | |
|) | | |年月日时 | 国际汇兑 | |
| | 国际汇兑中心 |区、直辖| | | |
| | | |字 钉 | 日戳序号 | |
| | |市)名 | | | |
------------------------------------------------------------------------------------------------

2.省、自治区、市、县名刻制要求
一般不刻“省”、“区”、“市”、“自治县”的字样,如:江苏省只刻“江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只刻“新疆”;北京市、杭州市、保定市分别只刻“北京”、“杭州”、“保定”;青浦县、太仓县分别只刻“青浦”、“太仓”;大厂回族自治县只刻“大厂”。
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只刻市名,不冠省、区名。如湖北武汉市只刻“武汉”,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只刻“呼和浩特”。
但有下列情形的省、市、县应例外:
(1)吉林省吉林市局日戳上部,应刻“吉林省吉林市”,省市两字不能省去。
(2)市字或县字是该市县名称的一部分,不能省略的,如沙市、蓟县应分别刻成“沙市”、“蓟县”。
(3)市县同名的,市名不刻“市”,县名应加“县”字,如无锡市、无锡县应分别刻成“江苏无锡”、“江苏无锡县”。
(4)内蒙古各旗仍应刻出“旗”字,但旗字前有“族自治”、“自治”、“联合”或“翼”字样的,这些字样可不刻出。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科尔沁右翼前旗可分别刻为“莫力达瓦旗”、“鄂伦春旗”、“达尔罕茂明安旗”、“科尔沁右前旗”,以减少刻用字数,又能区别地名,使日戳戳面文字不至过多过密影响戳模清晰。
(5)市辖县:1)直辖市所辖的县,县名前应冠直辖市的市名,市名不刻“市”字,如天津市所辖武清县,应刻“天津武清”;2)其他市辖县,县名前应仅冠省(区)名,不加刻领导市的市名,如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应刻“江苏沛县”。
3.各级邮政(电)局所的名称类别
各级局所的名称,按各局所所在地名确定,不分城市和农村均使用地名表示,不刻邮政编码和局所号,局所也不刻类别名称。
4.内部生产单位简称刻法
邮政内部生产机构是指以办理邮件分拣封发、市运、转运、业务档案等非对外服务的生产单位,其日戳下部只刻相关单位的简称。
各级市局内部生产单位的简称,(1)在一般市局,可刻“信函”、“包刷”、“报刊”或“信”、“刷”、“包”、“报”、“刊”以及“市运”、“转运”、“档”等字样;(2)在大城市市局,可刻“平信”、“挂信”、“平刷”、“挂刷”、“包裹”或“平信(进)”“平信(出)”、“挂信(进)”、“挂信(出)”、“平刷(进)”、“平刷(出)”、“包裹(进)”、“包裹(出)”以及“市运”、“转运”、“档”字样。由于各局内部的生产机构设置和生产作业分工差异,上述简称还不能完成准确表示其机构名称和生产作业的,相关市局可按照既能使人明了,又易于区分的原则,另行核定简称。
内部生产机构兼办部分对外服务工作,如兼办开取筒箱盖销邮票工作,或兼办大宗印刷品等的收寄工作的,用于开箱销票等的日戳,下部应刻该单位简称并在其后缀(筒取)字样;用于收寄大宗印刷品等的日戳,下部应刻该单位简称并在其后缀(刷)字。
县局班组的日戳可按日戳简称规定在下部刻“营业”、“投递”、“封发”、或“档”等字样。

5.日戳序号
日戳序号以每一局为单位,顺序编列;内部生产单位应按同一简称单位顺序编列。有关单位如只有一枚日戳,亦须编为1号。
6.押运班、邮运站
火车押运班日戳上部原则上应根据列车相关运行区段首末站地名的简称或缩称刻制。如“45次北京--上海--福州”,刻“京福火车”;“51/52,53/54上海--徐州--乌鲁木齐”刻“沪乌火车”。轮船押运班日戳上部根据相关轮船航班起终点地名的简称或缩称,船以派押局的地名作为起点,刻“××轮船”,如“上海--武汉”航班,刻“沪汉轮船”。
邮运站站名刻所在地市、县名和“邮运站”字样,如“××邮运站”。站名前不冠领导局、站名。不经管邮件转运工作的邮运站,不发日戳。
7.集邮公司、集邮门市部、报刊门市部、报刊亭、邮亭、流动服务局所。
集邮公司:中国集邮总公司、各市公司营业部门的日戳,按本款1项表列的规定刻制。
集邮门市部、报刊门市部:凡属市、县局或邮电支局领导的,作为各该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日戳以下部的日戳序号为区别;不属上述情况的,其日戳上部按上述表列的规定刻直辖市名或省(区)及市(县)名,下部刻该门市部所在地局名(集邮)或(报刊)字样。
报刊亭不刻发日戳,如因办理收订报刊,可作为其领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所用日戳以日戳序号为区别。
邮亭、流动服务局所,一律作为其领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所用日戳以日戳序号为区别,不刻“邮亭”、“流动”字样。
8.邮政储蓄
凡专营业厅(所)或台席办理邮政储蓄业务的,应在局所名称后缀“(储蓄)”。业务量较小的局所,邮件、储蓄业务合台席的不单刻专戳,可使用一般的普通日戳。
(十)电信日戳
电信日戳是指邮电分设的电信局营业和来报单位,用于电信营业和来报投送处理业务的日戳,以及邮电合设局的来报单位(班组或台席),专用于来报投递处理业务方面的日戳。邮电合设局的营业单位办理电信营业的台席,不刻电信日戳,统一使用邮政日戳,以日戳序号相区分。
电信日戳各部位文字刻法如下:
1.分设的电信局营业和来报单位:
上部:一律刻各电信局的局名,如“××市电信局”、“××市长途电信局”或“××市电报局”、“××市长途电话局”、“××市市内电话局”、“××市无线通信局”、“××县电信局”等。
下部:(1)营业单位:电信局本身营业处,只刻“营业”字样,电信局所属市内其他电信营业处(点),一律刻“××路(街)营业”字样;同一营业处(点)内分设电报、长话、市话营业窗口或分设几个电报营业窗口,需要几枚日戳的,以日戳序号相区分,序号刻法同邮政。(2)来报单位:电信局本身投递点只刻“电报”字样,电信局所属市内其他电报投递点,一律刻“××路(街)电报”字样。(3)电信代办所(点),应在下部“营业”或“电报”两字后,加刻“代”字,并加括弧表明。
此外,日戳内凡需要加刻少数民族文字局名或地名的,由有关省、自治区管理局选择在上部或下部适当位置刻制。

2.邮电合设局的来报单位:
上部:按邮政日戳的有关规定刻制。
下部:(1)市、县邮电局本身电报投递点,只刻“电报”字样;(2)城乡邮电分支机构的来报单位,左边刻支局(所)所在地地名(城市刻街道名称,农村刻集镇乡村名称),右边刻“电报”字样。
(十一)机要日戳
机要日戳是指办理机要通信业务使用的日戳。日戳上各部位文字的刻法如下:
上部:机要通信局和市、县邮政(电)局所属机要通信业务单位,均刻所在市、县的地名,即直辖市刻市名,直辖市所辖县局刻市及县名;省、自治区内各市、县,刻省(区)及市(县)名。省、自治区、市、县名的刻制要求与本节第(九)款2项规定相同。
下部:刻“机要”字样和日戳序号;需要加刻少数民族文字市、县地名的日戳,则刻当地民族文字市、县名。
日戳序号:机要通信局以局为单位统一编列;市、县局所属机要通信业务单位,以市、县局为单位统一编列。如一个市、县内只有一枚机要日戳,亦须编为1号。
(十二)收寄机、邮资机、过戳机、邮票盖销机等机器上装用的日戳戳面刻用文字内容、排列,原则上同邮政日戳。
(十三)邮资已付日戳
1.各部位刻用文字内容:
------------------------------------------------------------------------------------
| 邮资已付 | | | | |
| | 上 部 | 中 部 | 下 部 | 备 注 |
| 日戳种类 | | | | |
|------------|------------|------------|------------------------|------------|
| | | |分两行(1)上行,直辖 | |
| | | |市刻市名,其所辖县刻 | |
| | | |市和县名,省(自治区) | |
| | | |内市、县刻省(自治区) | |
| | | |名和市、县名,少数民 | |
|中、法文对照| 邮资已付 | 年月日时 |族自治地区可在汉文 |省会市不刻 |
|的邮资已付 | T·P· | 字 钉 |市、县名后加刻当地民 |省(区)名称|
| | | |族文字的市县名(如一 | |
| | | |行刻不下,可另加一行 | |
| | | |刻民族文字的市、县 | |
| | | |名)(2)下行,刻使用局| |
| | | |所的局名和日戳序号。 | |
|------------|------------|------------|------------------------|------------|
| | | |同“中、法文对照的邮 | |
|机要通信 | 机 要 | 年月日时 | |省会市不刻 |
| | | |资已付”日戳下部的规 | |
|邮资已付 | 邮资已付 | 字 钉 | |省(区)名称|
| | | |定和日戳序号。 | |
------------------------------------------------------------------------------------

2.省、自治区、市、县名刻制要求,与邮政日戳有关规定同。
3.邮资已付日戳下部局名与邮政日戳的有关规定同。
4.上述两种日戳的日戳序号,在同一使用局内,应分别各从第1号起顺序编列。序号一律刻缀在局名的后面。相关种类的邮资已付日戳只刻一枚的,亦须编为1号。
(十四)风景日戳
1.风景图案幅面,刻当地风景图案和该风景的名称。图案要表现出该风景的特色,形式以能使盖出的图案戳印清晰为原则,可采用单线勾画式或黑白加线勾画式。风景名称要用得恰当。如“长城”应称为“长城八达岭”,不可称为“北京八达岭”、“八达岭”或“长城”;又如“三潭印月”,应称为“西湖三潭印月”,不可称为“三潭印月”或“西湖”等等。风景名称可刻在图案幅画的适当处。
2.地名部位,该风景所在地的市、县名。直辖市只刻市名;省、自治区辖境内各市、县名前冠以省、自治区名;直辖市所辖县在县名前冠以直辖市名。如长城八达岭在北京市延庆县境内,西湖三潭印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境内,地名部位上应分别刻“北京延庆”、“浙江杭州”。
3.日戳序号:风景图案不同的,分别从1号起顺序编号。同一风景图案的日戳只刻一枚的,亦须编为1号。
4.风景日戳戳面图案设计和刻用文字应绘制稿样报主管省(自治区、直辖市)管局审查批准,方能按规定申请刻制使用。
(十五)模拟日戳是指供各级邮电学校在教学上供学生练习操作技术使用的日戳。上部刻“××××学校”;下部刻“练习用戳”和日戳序号,号码以学校为单位顺序编列。

邮电日戳使用管理规定
一、使用范围
(一)邮政日戳
1.加刻局名的邮政日戳限营业、投递工作方面使用,用于盖销邮票(包括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的邮票图案、贴有邮票的各种集邮品)以及按规定盖印于邮件封皮、各种业务单据以及经邮电部或邮政总局特准加盖的其它单式、凭证上,不准加盖在空白纸张、簿册以及与邮政业务无关的各种册、页、单式上。
邮政储蓄日戳,只限用于邮政储蓄业务,不得移作他用。
2.刻用内部通信生产机构简称的邮政日戳,限用于有关的各种内部通信生产的业务单式上,不得用来盖销邮票和作表示邮件收寄、投递、收款等用。
3.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局)日戳,限用于互换局、交换站办理进出口国际邮件的登记清单、封发总包,交换邮件以及查单验证等有关业务单式上,不准用来盖销邮票和收寄、投递、收款、集邮等用。
4.火车(轮船)押运班日戳,限有关押运班执行任务时使用于有关的业务单式上,并可用于本车、轮船收寄函件盖销邮票。但是不接受集邮者当面或来信要求为其加盖集邮邮票和各种集邮品。
5.邮运站日戳,限有关邮运站办理有关的邮运业务时加盖在相关的业务单式上,不准用来盖销邮票和邮件的收寄、投递及收款、集邮等。
6.集邮公司日戳,随各公司营业部门用来加盖在集邮品所贴邮票和集邮业务单据上,不准加盖在未贴邮票的空白纸张单簿册以及与集邮业务无关的各种册、页、单式上。除对当日当地实寄的首日封盖销邮票,兼起表示邮件收寄之用外,在其他情况下,不准用作表示邮件收寄、投递等。
7.省(区、市)无着邮件处理部门、汇兑稽核部门的日戳,限各该部门分别用于处理无着邮件业务和汇兑稽核业务时使用于有关的业务单式上,不准用来盖销邮票和作表示邮件收寄、投递、集邮等之用。
8.北京国际邮政汇兑中心、各省(区、市)国际汇兑中心日戳,限于国际汇兑业务部门处理国际汇票及封发清单、查单、结算帐单等使用。不可作收汇和兑付汇票使用。
(二)电信日戳,限用于电报、电话的有关报底及业务单式上,不得用以盖销邮票,盖印于邮件和作其他用途。
(三)机要日戳,用于加盖在有关机要通信业务的有关单式上和盖销机要文件上的邮票和作收寄、投递机要文件等之用。机要日戳不得用于普通邮政业务和加盖于各种集邮品上,要绝对做到机要业务专用。
(四)各种机器上装用的日戳,包裹收寄机上的日戳,限于加盖在国内包裹详情单上;过戳机上的日戳限用于加盖在邮件封皮上作投递日戳之用;其他机器上装用的日戳,只能按照机器的用途加盖在邮件封皮或业务单式上。

(五)两种邮资已付日戳,只限于加盖在整寄整付和整付零寄的邮件上,不准加盖在其他邮件上和用于其他用途。中法文对照、机要通信两种邮资已付日戳,应区别使用于相关种类的邮件上,不得混用。
(六)风景日戳,主要用于加盖在邮电部门发行的风景日戳卡、风景日戳册等集邮品上。如果用户交寄的邮件附条批请对所贴邮票用收寄地的风景日戳盖销的,也可以照办。
(七)模拟日戳,限有关邮电学校教学上练习使用,不准用于其他用途。
二、刻发范围、领用和刻制发放规定
(八)刻发范围:
1.邮政日戳,只发给《邮电日戳印模规格》四节(九)款1项表列各单位。省(自治区)报刊发行(科或订单组)邮运总站以及不办理生产工作的行政单位,一律不刻发日戳。各该单位处理业务需用的戳记,可由省(区、市)管理局自定规格式样刻发使用,其规格式样应与邮政日戳和邮资已付日戳有所区别。
2.电信日戳,只刻发给邮电分设的电信局的营业单位和来报单位以及邮电合设局的来报单位。
3.机要日戳,只刻发给机要通信局和各市、县邮政(电)局所属办理机要通信业务的单位。
4.邮资已付日戳,只发给经省(区、市)管理局核定办理相关种类邮件邮资总付业务的局。
5.风景日戳,只刻发给有著名风景名胜所在的市、县邮政(电)局,及其所属局所。
6.模拟日戳,只刻发给各级邮电学校、邮电技工学校。各种临时性的训练班、学习班均不予刻发。
(九)领用程序:
1.各级邮政(电)局、所和内部生产单位需用的邮政日戳,应由各该局、所或内部生产单位主管的市县邮政(电)局查核确有需要后汇总向主管省(区、市)管局申请领用。各种邮资已付日戳由省(区、市)管局核定办理寄件人总付邮资邮件业务局所在主管市、县局向省(区、市)管局申请领用。押运班和邮运站日戳,由相关派押局和领导局站向省(区、市)管局申请领用。集邮总公司所需日戳,由该总公司自行办理审核规格和定货刻戳、分发、登记等管理工作。省(区、市)无着邮件处理部门、汇兑稽核部门所需日戳,由各该部门向本省(区、市)管理局申请领用。
2.电信日戳,由分设的电信局向主管省(区、市)管局申请领用。邮电合设局的来报单位需用的电信日戳由主管市、县邮政(电)局查核审实需向主管省(区、市)管理局申请领用。
3.机要日戳,由各机要通信局和办理机要通信业务的市、县邮政(电)局分别向主管省(区、市)管理局申请领用。
4.风景日戳,由需要刻制风景日戳的市、县邮政(电)局,绘制日戳图案稿样报主管省(区、市)管理局审批领用。
5.模拟日戳,由相关邮电学校向主管省(区、市)管理局申请领用。
(十)领用、刻制、发放办法:
领用日戳应填写日戳请领单寄送主管省(区、市)管理局业务管理部门审核。审核合格后应填具订刻日戳通知单附日戳图样于每季初送有关厂定货刻制。刻妥后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后,盖印模单二份,一份连同日戳寄相关请领单位〔指市、县邮政(电)局、市县电信局、机要通信局等办理汇总请领日戳的单位,以后不再说明〕,另一份寄订货省(区、市)管理局。刻戳费用由订货省(区、市)管理局提出结算办法。
三、日戳的管理
(十一)省(区、市)管理局收到刻戳厂寄给日戳请领单位印模单的副份后,应验视印模刻制是否符合规格。发现不符时应即通知相关日戳请领单位不得启用,并向刻戳厂办理有关退货事项。
(十二)各日戳请领单位收到刻戳厂发来日戳和日戳印模单后,应在日戳登记簿上加以登记,并建立日戳卡片,卡片填一式三份,一份送省(区、市)管理局,一份自留,一份连同日戳分发领戳单位转发使用单位。领戳单位与使用单位也应建立日戳登记簿,将收到的日戳加以登记转发给有关使用人员签收负责保管和使用。
(十三)各类日戳均应妥为保管,防止丢失、盗用和混用。对日戳的使用保管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责成使用人员按照规定的范围使用。凡按日戳序号规定专台或专人使用的,不得让别人乱用。在使用时间内要妥善放置,在非工作时间,必须注意收存。对日戳要经常洗刷,保持字迹清晰。发现日戳丢失、被盗应立即上报,追查丢失被盗原因和经手人责任。
(十四)日戳上表示日期的字钉,应当在每个工作日开始以前,或于每日工作完毕后更换,不得提前更换或倒换日期使用。凡处理业务需要有时刻记载的,日戳上应加“时”字钉,并按时更换。更换“时”字钉的具体办法,由有关局根据便于稽核有关业务工作的处理时间,在发生延误等问题时能判明责任为原则自行规定。日戳更换字钉后,每次都必须在“日戳打印簿”上盖一清晰戳样,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
(十五)日戳和字钉如有磨损,应及时报告主管人员按规定程序领新更换与原旧戳戳面内容相同的新日戳。新戳发到后,应将旧戳戳头上缴主管省(区、市)管理局,并在原日戳登记簿上作相应批注,以备查考。主管省(区、市)管理局应将旧戳头销毁,并作相应记录。
(十六)因地名、行政区划、局名、局号变更等关系,原戳戳面刻文字不符合新情况时,主管省(区、市)管理局与有关市、县局等应事先联系刻发新戳,及时更新,新戳启用后应即将旧戳缴还主管省(区、市)管理局销毁。
(十七)对违反日戳使用管理规定、发生丢失、毁损、盗用、滥用、伪造等情况造成后果,必须追究责任,分别不同情节和后果,严肃处理。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的通知

银发 〔2005〕 247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拉萨和海口中心支行不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管局(西藏和海南不发):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





二○○五年九月十二日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



第一条为提高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以下简称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有关文件的规定,制定本操作程序。

第二条本操作程序所称信用社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第三条专项票据兑付考核每季度一次。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按季提交专项票据兑付申请。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按季考核,对经考核达到兑付标准的信用社按季办理兑付手续。

第四条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应会同银监会同级派出机构,依据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对已认购专项票据的信用社,实行动态监测和实地考核。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逐级上报以下材料: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进展情况专题报告(按季上报,报送总行的时间为每季度后20日内)。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专项借款考核季报表一、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关于银发〔2003〕181号和银发〔2004〕4号文件操作中有关问题补充说明的通知》的附表一、二)(按季上报,报送总行的时间为每季度后20日内)。

(三)专项票据置换资产的处置报告及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置换资产处置考核表。报告内容应包括专项票据置换资产的处置方式、处置结果、清收进度、置换资产形态变化、处置费用支出情况(按年上报,报告期为每年年末,报送总行的时间为次年1月末前,报表格式见附1)。

第五条对信用社的专项票据兑付申请,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应会同银监会派出机构采取现场检查、报表监测与申请材料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进行考核。

第六条专项票据的兑付申请。信用社自评认为符合兑付标准的,可于每季度第二个月初5个工作日内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和银监会当地派出机构提出专项票据兑付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专项票据兑付申请书。重点报告以下内容:

1.建立和实行“三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进展情况。

2.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的实施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授权授信管理制度、贷款定价机制、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3.建立基本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外部约束机制的情况。

4.明晰产权关系、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所采取的措施及实施进展情况。其中,不良贷款比例的兑付考核标准为,报告期不良贷款比例与基期相比降幅不低于50%,或报告期不良贷款比例不高于5%。

5.近三年以来经营财务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成本费用、盈利能力、利润分配、支农服务水平变化情况。

6.专项票据置换资产的处置报告及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置换资产处置考核表。报告与考核表要按本操作程序第四条第(三)项要求的内容上报(报告及报表的报告期均为提交兑付申请的上季度末)。

(二)内控管理制度文本及文本清单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章制度文本及文本清单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四)上一年度的信息披露报告和统一格式的信息披露表(见银发〔2004〕253号文件的附件1)。

(五)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明细表(见银发〔2005〕112号文件的附件1),并将表中营业费用总额、营业费用总额同比增幅指标分别改为资产费用率、资产费用率同比增幅,考核标准为有效控制了资产费用率的增长。

(六)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审查、审核意见表(见银发〔2005〕112号文件的附件2)。

(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专项借款考核季报表一、二。

(八)2002年12月末、报告期期末及其最近两年年末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损益表、业务状况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原始报表或复印件。

(九)人民银行要求提交的其他书面文件。

第七条专项票据的兑付审查。银监会县(市)级派出机构依据有关办法对专项票据兑付申请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对经其审查通过的专项票据兑付申请进行复核;经复核,对符合兑付标准的,应由银监会县(市)级派出机构牵头,与人民银行县(市)支行联合正式行文,并将本操作程序第六条所列书面文件(一)、(四)、(五)、(六)、(七)、(八)、(九)、内部管理制度文本清单和简要的文字说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章制度文本清单和简要的文字说明一并报送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或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省级银监局。对暂不符合专项票据兑付标准的,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应将审查意见及时反馈申请人。

第八条专项票据的兑付审核。省级银监局对经审查通过的专项票据兑付申请,以县(市)为单位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或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对经其审核通过的专项票据兑付申请进行复核;经复核,对符合兑付标准的,应由省级银监局牵头,与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或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联合正式行文,并将本操作程序第七条所列书面文件、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或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专项票据考核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记录、以及近两年来本省(区、市)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级管理机构)履行行业管理职责的基本情况,于兑付日前15个工作日报送人民银行总行和银监会。对晚于规定日期报送的兑付申请材料,人民银行总行和银监会本季度概不受理。对暂不符合兑付标准的,人民银行分支行应将审核意见及时反馈申请人。

省级管理机构应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地减轻辖内信用社负担。省级管理机构每年收取的管理费总额应不超过辖内信用社年度总收入的05%。超过这一比例的,应报请省级银监局审查批准,并向银监会报备。在辖内信用社申请专项票据兑付前,这部分省级管理机构应将管理费率降到规定比例以内。

第九条专项票据的兑付考核。银监会对经审查、审核通过的专项票据兑付申请,以县(市)为单位进行考核,并于兑付日前10个工作日将考核意见送人民银行总行;人民银行总行对经其考核通过的专项票据兑付申请进行复核,经复核,对符合兑付标准的,在兑付日前3个工作日(即周一),按认购额度向该县(市)出具“专项票据兑付通知书”。对暂不符合兑付标准的,人民银行总行应将考核意见及时反馈申请人。

第十条人民银行总行对每一个县(市)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申请的复核次数最多为两次,对经第二次复核认定仍未能达到兑付标准的县(市),不予以兑付专项票据。推迟兑付期满,人民银行总行以其资产置换回专项票据。

第十一条专项票据的兑付日为每季度第三个月的第一个周四,人民银行总行指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代理兑付专项票据。兑付日前一个工作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根据总行出具的“专项票据兑付通知书”将专项票据资金划至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账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于兑付日将专项票据资金划至信用社的资金账户。

第十二条对已经兑付专项票据的信用社,银监会将会同人民银行通过加强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进行事后监测考核。对经查实采取弄虚作假等违规手段已兑付专项票据的信用社,人民银行将收回其专项票据资金。经考核,对经营状况恶化、核心监管指标发生异常变化的信用社,根据情节轻重,人民银行将依法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银监会将依法采取限制分红、限制业务范围、重组或撤销等措施。

监测考核期间,信用社应以县(市)为单位,按年向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和银监会同级派出机构上报本操作程序第四条中的(三)、第六条中的(四)、(五)、(六),考核程序按第六、七、八条操作;人民银行分支行要按年逐级上报第四条中的(一)(本条各考核材料的报告期均为每年年末,报送总行的时间为次年1月末)。

第十三条信用社有关专项票据兑付申请的报表、申请书等申请材料,以及有关方面出具的审查、审核、考核和复核意见,均应由有关经办人和单位负责人亲笔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十四条信用社认购专项票据后,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会同银监会派出机构,督促辖内信用社根据实际情况,对专项票据置换资产(以下简称置换资产)制定合理的清收计划。在专项票据兑付前,信用社应已基本处置完毕置换资产;未完成处置工作的,应已落实了处置责任,并制定了处置、清收计划和时间表。处置中应做到依法、尽职清收,最大限度地提高清收比例,降低处置费用支出,提高处置效率。

申请兑付专项票据时,信用社要逐笔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提交置换资产的处置清单;对因确实存在实际困难,无法收回的置换资产,信用社应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提交书面文件,逐笔说明无法收回的原因、并提供法律证明文件或其他相关证明文件复印件(置换资产未能清收的原因及需提交的证明材料见本操作程序附2 )。

未在专项票据兑付前处置完毕置换资产的信用社,应在提交专项票据兑付申请时,向人民银行总行出具专项票据置换资产处置承诺书(承诺书格式见附3)、以及处置、清收计划和时间表。

专项票据兑付后仍未处置完毕置换资产的信用社,要按年向人民银行县(市)支行逐笔提交置换资产的处置清单、逐笔说明未收回置换资产的原因、相关法律证明文件及其他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按年上报,报告期为每年年末,报送总行的时间为次年1月末前)。自专项票据发行之日起,信用社应妥善保存与置换资产相关的所有原始档案5年;信用社上报的有关置换资产的所有资料由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存档5年(不要求逐级上报)。

第十五条本操作程序中关于对专项票据置换资产处置完毕的含义为,信用社对置换资产已依法、尽职采取了处置措施,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清收比例,降低了处置费用;对因确实存在实际困难,无法收回的置换资产,信用社已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提交了书面文件,逐笔说明了无法收回的原因、并已提供法律证明文件或其他相关证明文件复印件。

第十六条本操作程序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解释。

第十七条本操作程序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